《说文解字》中说梦,寐而有觉者也。认为梦是睡眠中的一种感觉。古往今来,曾经给予人们多少欢乐和希望,但又带给人们多少迷惘和惆怅。它扑朔迷离,神奇莫测,令人难以捉摸。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有关做梦的精彩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有关做梦的精彩的历史典故
一 华胥梦,典出《列子黄帝》
黄帝即位十五年,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华胥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道,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华胥国即指梦境、仙境。姜夔的《踏莎行》分明又向华胥见 。李商隐《思贤顿》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宋陆游《睡觉作》之一世言黄帝华胥境,千古蓁荒孰再游。后世以快乐之梦境,名为华胥梦。
二 黄梁一梦,又称卢生梦、 邯郸梦、 黄梁美梦,典出唐沈既济《枕中记》
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用其所授瓷枕睡梦中历数十年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三 南柯梦,又称南柯一梦、槐安梦,典出唐朝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
书中记载,淳于棼家住广陵郡(今江苏扬州)东,宅南有大古槐一株,常与朋辈豪饮槐下。一日大醉,由二友人扶归家中,昏然入睡。忽见二紫衣使者,称奉槐安国王之命相邀。遂出门登车,向古槐穴而去。及驰入洞中,见山川道路,别有天地。入大槐安国,拜见国王,招为驸马,又拜为南柯郡太守。守郡二十载,甚有政绩,大受宠任。后有檀萝国军来侵,淳于棼遣将迎敌,大败。不久公主病死,棼遂护丧归至国都。因广为交游,威福日盛,国王颇为疑忌,夺其侍卫,禁其交游。棼郁郁不乐,王即命紫衣使者将他送归故里。还入家门,乃矍然梦觉,见二友人尚在,斜阳犹未西落。遂与二友寻槐下洞穴,但见群蚁隐聚其中,积土为城郭台殿之状与梦中所见相符,于是感人生之虚幻,遂栖心道门,弃绝酒色。本篇意在讽刺窃据高位者,言其贵宠荣盛,乃是傥来之物,不可恃以傲物凌人,同时也宣扬了浮生若梦的思想。淳于棼梦见自己变成大槐国国王的驸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与金枝公主生了五男二女,荣耀一时。后来因与檀萝国交战,吃了败战,金枝公主亦病死,最后被遣发回家,沿途破车惰卒,梦突惊醒,醒来后发现槐安国和檀萝国竟都是蚁穴,历历如现。这个故事反映了人生如梦,后来成语有所谓的南柯一梦。明代汤显祖作传奇剧本《南柯记》,取材于唐代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
四 庄周梦,典出《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认为:生与死﹑祸与福﹑物与影﹑梦与觉等等,都是自然变化的现象,圣人任其自然,随之变化,后亦比喻虚幻的事物。
五 梦笔生花,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
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年青时,诗文并不出色,有次梦见他案头所有的笔尖开出了一朵朵鲜花之后,文思即大为长进,以致达到斗酒诗百篇的地步。后因以梦笔生花喻才情横溢,文思丰富。
又据《南史纪少瑜传》。相传纪少瑜幼年时,才华并不出众,但是他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诚心感动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书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梦见著名的文人把一支笔送给了他,并告诉他用这支笔能够写出最漂亮的文章。纪不瑜梦醒之后,果然在枕边发现一支非同寻常的毛笔。从此,纪少瑜的文章大有长进。后来官至东京大学士。梦笔生花也写作梦笔,是用来表示才思日进的典故。还传说在南北朝时代,文人江淹在梦里有人送了他一支五色笔,此后即文思大进,声名大震,数年后又梦见赠笔者索回其笔,文思锐减,再无佳作传诵。
天杀星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李逵断遗案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李逵断遗案的历史典故
中秋过后第二天,李逵在东阿县替钱知县断完奸情冤案,拿起两把板斧,刚要下堂,忽听堂下有人高喊李头领别走,我们的遗案请头领公断。
李逵一愣,向下看去,见两位穿着讲究的男子,一边喊一边分开众人向前挤来。
钱知县见到这两人,惊得脸上汗水像豆粒般滚落下来,急忙对李逵一揖,言道李头领,请你断案,我到后堂有事,去去就来!说罢溜出大堂。
李逵环眼一瞪,大嘴一咧道你们是何案,状告何人?快快讲来!
张仁向前叩首我乃东阿城西张家庄人士,姓张名仁,状告我弟张义,他多占我父母遗产四十五亩林地。父母病故后,我要求重分,弟弟不干,因此告到大堂,钱知县断了近一年,至今无有结果。
李逵听后问张义何在?
张义也向前叩首道小人在此。
你兄所言,可是事实?李逵追问道。
事实不错,但布袋里装牛梭--内里有弯。张义耸耸肩道。
李头领,这事内中曲直,你听我从头说起。张仁讲出了一段故事。
东阿知县姓钱,名开,他不是科班出身,而是捐班起家。他的父亲花十万两雪花银,给他捐了个东阿知县。他无半点文墨,只知捞钱,其他事不干,只管断案打官司。他断官司不分是非,谁送钱多,官司谁赢。因此,东阿老百姓给他送了个外号叫钱开门。还编了个顺口溜钱开门向钱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要想官司能打赢,白银多送赢赐赍。
张仁深知钱知县为钱,为要重新分回那四十五亩林地,心想我送上个三五百两银子也合算。于是带了十两纹银先投石问路,看看钱知县是真为钱还是不为钱?当晚送进后堂。
钱知县见银眼开,山羊胡一翘,笑着说明天升堂!
张仁心里像喝了口蜜,甜丝丝、美滋滋地走出了后堂。
他走了没有半个时辰,张义怀揣十五两银子,步入后堂,见到钱知县把银子往桌子上一放道我兄把我告了,这是十五两银子,断明官司,定有厚礼酬谢!
钱知县心里乐开了花银路来了!笑得两眼合成了缝,点头道明日升堂,你听着就是了。
第二天升堂问案,钱知县见原告、被告都在堂下,当即让老大张仁站在堂角,老二张义坐在身旁。
张仁见此,心里明白,就知老二送银比他多。老二像喝了杯糖水,浑身舒畅,心想这种世道,有钱能买鬼推磨,我十五两白银就可买通知县,银没送。
张仁一双黑豆眼转了几转,害怕钱没送到位,钱知县把地断给老二,他躬身一揖,歌颂钱知县道钱大人来东阿,百姓无不拍手称赞钱知县真是父母官,断案清如水、明如镜,胜过宋朝老包公。
张义心想知县让我等,我等等再说。
钱知县山羊胡须上翘,老鼠眼宛若吊秧子狗,忙个不停,来回转啊转啊,暗暗盘算你们两个都有钱,不给老爷我送个万儿八千两银子,想得到林地?没门儿。现在不捞白不捞,挣回官本再让你们知道老爷手段高。一指他们道你们一奶同胞,不要为争地伤了和气,和为贵呀。情况不明,查清再断,退堂!
他这一手还真灵,到晚上,老大一次送去白银五百两,老二送去三百五十两。到第三天升堂,知县给老大赐坐,让老二站着,随即宣布事由没查清,无法宣判,等以后再说!又退了堂。
张仁和张义心里明白,搡着劲送礼。张仁送了一千五百两,张义送了一千三百两。
第三次开堂,兄弟俩虽都捞上了坐,可是,钱知县笑眯眯言道知县难、知县难,我这知县不同其他知县,他们以刑治县,我以仁治县。你们可是亲兄弟,手足之情不可忘,常言道争者不足,让者有余,以和为贵。你们想好了,再来后堂找我!又这么退了堂。
兄弟俩争林地官司,这么一拖就将近一年下去了,无有任何结果。眼看快到八月中秋节,常言说得好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美酒月饼敬老天。钱知县是青天大老爷,张仁和张义又都为那四十五亩林地敬钱知县。
张仁心急火燎,人争一口气,神争一炉香,再赔也得争回那四十五亩林地。中秋节一过,白露来到,秋分种不上麦子,那可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呀!中秋佳节给知县送何礼好呢?
想啊想啊,突然一计跃上心头,忙派管家张三,如此这般交待一番。张三高高兴兴离开家门,向湖边疾去。张义也与张仁一样划拉着肚皮计谋着,计策来到,喊过张五说你要给老爷我办这么这么件事。
张五听后一拍大腿道东家放心好了,保你满意!
中秋节前一天晚上,张仁让张三提着鲤鱼进了后堂,张三放下离去。张仁见到钱知县躬身一礼祝夫人幸福,老爷人财两旺。鄙人略备薄礼,酒九瓶,鱼一条,老爷过节酒丰有余。
钱知县起初见礼眉头一皱,十分不乐,张仁明白,忙又施一礼道老爷摸摸这鱼肚皮多硬啊!
钱知县向前观鱼,见鱼肚皮用麻线缝合,一摸硬梆梆的,又一抽线头,元宝从肚里掉出一个。
知县立时眉开眼笑,连连点头,山羊胡一抿,笑道好,好,中秋节升堂,你听佳音好了!
张仁听后十分高兴,又施一礼道林地断我,另有酬报!说罢,扭头阔步离开后堂。
张仁离去半个时辰,张义又兴高采烈来到后堂,让张五放下西瓜,张五退下。张义躬腰九十度,一揖道中秋佳节到,鄙人无甚奇礼珍宝,自己种的西瓜特别甜,别说吃了,就是仔细看看,保准老爷比吃蜜甜,你抱抱大小。
钱知县有鱼的教训,这次先开口说你往那一放,我就闻到甜味不同一般。随即,张义又道你老看看瓜瓤如何?
钱知县向前掀开挖好的瓜皮,见西瓜肚里白花花的,净是元宝,笑着道明天升堂,让你过个好节就是了!
中秋节上午,堂鼓三通响过,钱知县升堂。见张仁、张义已在堂下,知县忙命人给二人赐坐。接着钱知县开言道今日断案,速战速决,回去过个好节,你们意下如何?
张仁听后向前半步,深深一揖中秋佳节,老爷余、酒可丰呀?我是鱼人呀!
钱知县笑着点头丰、丰!好、好!这事不用提,早就记在我心里。
张仁心想中!我的鱼没白送呀。
张义不知钱知县和张仁葫芦里装的何药,看曼钱知县,又望望张仁说老爷,每逢佳节倍思亲,西瓜月饼敬大人。
钱知县看看张仁,望望张义,用手抿了抿山羊胡年年有余西瓜丰,好吃好用我心明,我这心里有了数。说后走下堂来,先拍张仁肩,又拍张义臂,言道官司过节不能断,节后断清不为晚,再晚也不会过了年三十!回家先过节!把张仁、张义送出大堂。
张仁越想越气,张义越思越恼,送礼数千两,四十五亩林地还没捞上。
张仁十六一早到了县衙,想问个明白,张义一早也到大堂,想叫钱知县说清楚。他们一看大堂坐的不是钱知县,而是梁山义军头领黑旋风李逵,他们从头到尾听罢李逵断奸情案。见李逵断完,提起两把板斧要退堂,张仁和张义同时高喊李头领,我们的林地遗案,请你给断!
钱知县听到张仁、张义的喊声,吃惊不小,他深知李逵的为人,若要把我受银的事儿抖擞出来,李逵怎会饶我?随即,对李逵一揖道李头领断案公平,再请你代我理完林地案,我到后堂有事,去去就回!
没等李逵答应,他就鞋底抹油--溜啦。李逵只得重新坐上大堂,一摔惊堂木你们谁是原告,状告何人,因为何事?
张仁喊道我是原告!
李逵问道告谁?
张仁又道我弟弟张义!
李逵又问告他何事?
张仁讲完争四十五亩林地的经过;张义说谁养老谁继承财产,是自古至今的常理,我有长工张忠可以作证。
在堂下听断案的张忠,听他如此说,就想离去。李逵说传张忠到堂!
衙役疾跑堂下拉张忠,张忠吓得脸色煞白。衙役对张忠言道别怕,李头领不是钱知县,作证不干你事,怕什么!
张忠只得向前跪下。李逵赶忙下堂搀起张忠坐下说话!
衙役忙搬过椅子,让张忠坐下。李逵返回大堂,问你在下边都听明白了,他们说的可是实话?
张忠说是实话,张义用养老的那四十五亩林地的收入雇我们夫妻俩种地,照顾他的爹娘。我们和他们的父母有缘,平时他父母与我们亲如父子,不分彼此,多年不见他们的儿女。他们父母相隔三天,都下世去了。让他们兄弟俩兑钱发丧,都不兑,只好由我们夫妻俩将老人埋入林地。不久他们就争开了这四十五亩林地,其他事儿我就不知了。
李逵听后,顿时怒发冲冠,一摔两把板斧,喝道张仁不仁,张义不义,你们两个狗东西,只争林地财产,不要爹娘,连猪狗不如,每人重打五十大板,拉下去!
衙役们拉张仁、张义就要施刑,张仁、张义高喊冤枉我们可给钱知县送了数千两银子啊!
李逵听后,喝道慢!我现在宣判如下张仁、张义再加五十大板,一百板一下不可少!那四十五亩林地,一直由张忠耕种并奉养二老,林地判给张忠,永不准翻案!让这两个狗东西画押!
接着李逵又喝道衙役们,快到后堂将那个视钱如命,一天到晚想法捞钱的钱知县带上堂来!
几个衙役将张仁、张义拉下施刑,又有几个衙役跑到后堂,不见钱知县及夫人去向,疾疾来到大堂禀报钱知县携银两离后堂,夫人也不知去向!
李逵怒道我去追那贼子,他跑不了!
对此后人赞道
李逵断案通人情,贪官为银断不清;行贿兄弟各挨板,贪官逆子都落空。
怀着对德州历史的好奇,我走进了德州博物馆,去寻找历史的足迹。
走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篇由德州学院一位教授作的“德州赋”,还有一幅宏伟的“九河图”,讲的是大禹治水时的主要河流。接着,我来到了二楼的展厅。
第一展厅里面摆放着许多历史人物的画像并记录着他们的著名事迹。第二展厅“历史遗珠”,首先看到的是摆放着许多各地出土的古代文物,接着走是德州的古城区图,再往里是德州著名的八景:长河落雁、运河古渡、皇家码头,等等。接着来到“近代奋起”,在这我看到了抗战时期留下的“大刀”和“步枪”,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无数革命先辈在炮火中奋勇杀敌的情景,心里对他们产生了崇高的敬意。第三展厅“城市记忆”。走进展厅眼前一亮,仿佛来到了古代。那些只能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情景,没想到就在我的眼前。有:乾隆下江南、德州扒鸡店、古玩店、绸缎庄、当铺、钱庄、古四合院,等等。里面的人物就像真的一样,走在里面,感觉自己就是在古代逛街呢,我真是兴奋极了。
通过参观,我更深地了解了我们德州从古至今一路走来的足迹和变化。我相信我们的家乡明天会更好。
南京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城市也是一个历史名城,你知道有关于南京的历史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于南京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1.得意忘形
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
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4.渐入佳境
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
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喻美的呢。
6.量体裁衣
典故南朝时南京有个叫张融的人,颇有才华,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有一次萧道成把自己穿过的一件衣服送给张融,并附手诏一道,说这是我穿过的衣服,已经让人按照你的体格重新修改,送给你穿很合适。
7.危言耸听
典故 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桓玄说“矛头秫米剑头炊。”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矛和利剑的尖头当米煮饭吃;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说年过百岁的老头悬挂在枯萎的树枝上;顾恺之说“井上轱辘卧婴儿。”井上的轱辘容易滚动,婴儿躺在上面非常危险。后人就把这种夸大形式吓唬人叫做危言耸听。
8.盲人瞎马
典故 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大家说的高兴时,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瞎了眼睛的人,骑着一匹瞎马,深更半夜,走到深水池边自然是很危险的。
9.咄咄逼人
典故一 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大家说的高兴时,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由于当时在场的殷仲堪正好是瞎了一只眼睛的,听了此话自觉难堪,但又不便当众发怒,只好说了一句语双关的话聊做解嘲“呦,真是咄咄逼人呀。”
典故二 出自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卫铄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其书中说的王逸少就是乌衣巷里的王羲之。
10.流芳百世
典故东晋明帝时。驸马桓温专权作乱,萌发野心。他对曾阴谋篡权的王敦暗表赞赏,一次他躺在南京家中床上时对亲信说“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流露出他想篡权的野心。亲信们听候吓的不敢吱声。桓温扶枕而起,说道“一个人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遗臭万年也是不错的。”
11.遗臭万年
典故东晋明帝时。驸马桓温专权作乱,萌发野心。他对曾阴谋篡权的王敦暗表赞赏,一次他躺在南京家中床上时对亲信说“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流露出他想篡权的野心。亲信们听候吓的不敢吱声。桓温扶枕而起,说道“一个人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遗臭万年也是不错的。”
12.一往情深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
典故 东晋时有个叫桓子野的人,善于吹奏笛子,也很喜欢听别人吹奏笛子。每当听到好听的乐曲他就激动不已。当时住在乌衣巷的的宰相谢安听说桓子野喜欢音乐到了如此地步,赞赏说“桓子野对音乐的这份感情应该是发自内深处的,只要一听到好听的音乐就激动的不能控制自己。”
13.大笔如椽
典故王珣时东晋大臣,家住南京城南乌衣巷,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个人送了一只像房顶的房梁那么大的笔给他。王珣醒来后,对人说他预感到会有大手笔的事情发生。果然,一会有人来报告说孝武帝驾崩了。而王珣则被任命担当哀册等重要文书的起草事宜。
14.屋下架屋
典故东晋时,南京有一个叫庾庾阐的官员,写了一篇《扬都赋》,呈给庾亮,庾亮对这篇赋文大为赞赏,对众人称此赋可与张衡的《两京赋》、左思的《三都赋》相媲美。太傅谢安听说此事后,对人说“不能这样搞啊!这是在屋子下面再架个屋子罢了!什么事要是都一味模仿学习,那就难免浅薄了!”
15.人琴俱亡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典故王献之和王徽之都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王羲之年老之后,徽之随父亲从建康乌衣巷移居浙江会嵇。献之留在了建康。公元386年,王献之去世,徽之赶回建康吊丧。他坐在献之床前大哭一场后,取下献之生前喜爱的琴想弹一首曲子给献之听,无奈怎么也不成曲,王徽之将琴掷在地上感慨道“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16.目光如炬
典故南北朝时期,宋国大将檀道济,因为名声太高,左右部将又都骁勇善战,皇帝很不放心,在一些大臣的挑拨,把他骗到京城建康(今南京)想除掉他。檀道济被关进大牢,两眼瞪得像火把一样,又气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一斛能装五斗米),大吼道“你们这样做是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啊!”
17.自毁长城
典故在南京建都的南朝宋大将檀道济,因为名声太高,左右部将又都骁勇善战,皇帝很不放心,在一些大臣的挑拨,把他骗到京城建康(今南京)想除掉他。檀道济被关进大牢,两眼瞪得像火把一样,又气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一斛能装五斗米),大吼道“你们这样做是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啊!”
18.寄人篱下
典故在南京建都的南朝时张融一贯主张写作要有自己的独创性,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在一篇文章的序言中写道,大丈夫做文章应当像孔子删编《诗》、《书》、制定《礼》《乐》那样,而不能一味寄人篱下,模仿别人。
19.一目十行
典故在南京建都当皇帝的简文帝萧纲是梁武帝萧衍的儿子,据《梁书?简文帝纪》记载,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四岁开始读书,过目不忘。六岁时就能写文章。随着年龄增长,他读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能够一眼看十行字。
20.江左夷吾
典故司马睿刚在南京建立东晋时,百废待兴,人心不稳,大臣温峤很是着急。一天他在跟宰相王导交谈之后,欣喜地说江东有王导这样可以跟管仲媲美的人才,我还担心什么呢。
21.草间求活
典故在南京建都的东晋王敦起兵造反,大臣周靑对另一大臣温峤说,现在朝廷危难我们做大臣的怎么能够为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而投靠外族呢。
22.衣锦还乡
发生地南京新亭,典故南朝柳庆远治兵有方,梁武帝萧衍在还没当皇帝前就很赏识他。萧衍做了皇帝后,封他重安侯,食邑千户。公元505年,又封他为雍州刺史,并在新亭为他送行。萧衍说,你这次衣锦还乡,有你镇守西部我也就可以无忧了。
23.千载难逢
典故在南京建都的南朝齐国大臣庾杲之深受皇帝赏识,在他年老时写了一本《临终上世祖表》给皇帝,请求辞官回家。在这个表中他说,我本是平凡庸俗之人,碰巧运气好得到皇上赏识,这真一千年也难遇到的好运气呀。
24.多难兴邦
典故西晋末年,晋室衰败,不断受到匈奴的进攻,于是渡江迁到南方的南京,南京因此成为东晋的首都。祖逖就是其中的一位名士。
而后来祖逖又多次请求东晋皇帝司马睿出兵北伐,收复北方失地,但都被拒绝。在一份写给司马睿的《劝进表》中写道“或多难以固邦国,或隐忧以启圣明。”
本文网址:http://m.zb258.com/zishuzuowen/945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