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来源:忻州在线
那么大家知道围棋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吗?它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呢?它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
围棋是一项体育运动,它主要是考验高强度的脑力以及耐力的活动,围棋是一种策略性围棋是我国两人棋类游戏,围棋是我国传统企业之一.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下,看到过许多关于围棋的动漫剧,以及各类古装电视剧中都有关于围棋的身影,在电视剧中出现多次的是围棋可以作为军事方面打开端,战争还未开始,先用一盘棋决定胜负,预测胜负,对影视一类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也被人们称为“手谈”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围棋使用的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双方交替,行棋在落子之后就不能再移动了,以为围棋多者为胜,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
它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在当时已经被人们广泛地流传,
到了南北朝时期,又兴起唐宋时期是围棋游艺在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时期,在这个时期,围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遍及了全国,
到了明清时期,棋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围棋由于吸收了中国的文化,使它在清代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从1960年开始,每年都会举办中日围棋友谊赛,之后被改为中日围棋对抗赛,
到1984年,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举行,围棋运动已经遍及了世界各地,围棋得到保护单位为中国围棋协会,北京棋院。
由于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到文化性竞技活动。
经常进行围棋运动,也对我们的身体有诸多的好处,首先,它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因为在棋盘上一直都充满着斗智斗勇的过程,它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创造力,在棋盘上要经常做到出新,对培养我们的创造力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它也能够培养我们的耐心,因为下一盘围棋的时间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没有耐心的话,完成不了的。
在历史上人们发明了许多智力竞技项目,其中尤其以棋类运动最具代表性。
在众多棋类运动中,发明于中国的围棋一直被视作人类智力运动的皇冠,人工智能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更是被视作是围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如今在人工智能等热点事件的帮助下,中国的围棋氛围变得越来越好,棋手们的水平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对于围棋的历史,今天的人们却知之甚少,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简单聊聊围棋的发展历史。
关于围棋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帝尧发现自己的儿子夏,智力发育存在缺陷,便发明了围棋来帮助他提升智力。
也有人说围棋是在夏朝的时候由一个叫做乌曹的人所发明的。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围棋的真正发明人,但其历史之久远却是无可置疑的。
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中,人们就发现了纵横交错的棋盘状花纹,这也是对于围棋历史的一个补充证明。
▲围棋棋具
在围棋最早被发明的时候,其规则和如今并不完全一致,由于早期围棋棋盘较小,因此对弈者更加关注小范围的厮杀,围棋一般也被作为战场的模拟,和今天流行的兵棋比较类似。
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经成为了一项士大夫阶级十分热衷的运动,围棋的棋盘也逐渐从早期的十一道,发展到了十五乃至十七道。
随着围棋棋盘的不断扩大,棋局的变化可能性也越来越多。
围棋也逐渐从单纯的战争模拟,变成了一项智力运动,职业棋手也随之诞生,在西汉桓谭所作的《新论》中,就有将棋手分为上、中、下三等的记载。
但此时围棋的理论中依然包含着兵法的影子,因此围棋也成为了贵族子弟,尤其是将门之后的必修课。
东汉末年,威震江东的小霸王孙策和部下吕范的棋局就是中国如今有证可查的最早名局,而他们当时所用的棋盘,就已经是和今天一样的纵横十九道了。
▲孙策剧照
汉末三国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军阀割据状态,三国鼎立的形势让战争成为了国家的主旋律。
在这种背景下,围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许多士大夫阶级开始将其作为主要的休闲手段。
与此同时,围棋的相关理论在此时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在当时的著作《艺经·棋品》中将棋手的境界定为九品,分别是:
一入神、二坐照、三具体、四通幽、五用智、六取巧、七斗力、八若愚、九守拙。
这一理论对中国围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采用的九段定级制度,便是脱胎于此。
在三家归晋之后,中国终于再次统一,虽然西晋延续的时间十分短暂,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西晋士人的淡泊风气,对未来几百年士大夫文化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围棋作为士大夫的娱乐手段自然也不例外。
在两晋之前,围棋更多的扮演着战场模拟和智力开发的角色,人们将其视为一种提升军事能力的锻炼工具。
但到了两晋时期,随着玄学的发展,围棋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其实从前面的围棋九品论中,我们就能看到,当时人们追求的境界是一种返璞归真,这和西晋时期黄老学说的兴起产生了共鸣,因此士大夫们开始用围棋来锻炼自己的内心境界。
这种古老棋类,本身包含的杀伐之气愈加减弱,但其哲学意蕴却日渐浓厚,成为了士大夫们的“心头好”。
▲文人聚会对弈图
在西晋末年,随着社会局势的不断动荡,衣冠南渡的文人士大夫阶级,纷纷忙于稳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围棋的发展暂时陷入了停顿。
但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朝政治局面的稳定,伴随着佛教尤其是禅宗文化的兴起,围棋也迎来了第二个高速发展时期。
士大夫们会和同僚或者高僧一同下棋,在思考棋局的同时,他们都希望能够在变幻多端的棋盘上,寻找解决自身困惑的契机,即找寻顿悟的可能。
这让围棋的哲学性,得到了又一次提升。
在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南梁时期,朝廷中还设置了专门的大小“中正”官职,来管理棋手。
梁武帝萧衍作为一位有名的文人皇帝,其对于围棋也是十分喜欢,他还在梁朝全国举办过类似于全国围棋比赛的活动,并邀请官员根据选手表现,为他们评级,这种官方活动也让围棋取得了快速发展。
▲梁武帝萧衍画像
梁武帝当时还为一些棋局做了评注,这部分内容,被考古学者在敦煌莫高窟遗迹中找到。
这些评注被辑录于当时成书的《棋经》中,通过这本书上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到南北朝时期围棋的策略,虽然依旧有古代兵法的影子,如“不以实心为善,还须巧诈为能,棋有万从事须详审,勿使败军反怒入围”等。
但在部分语句中,也有对围棋精妙理论和道家哲学意境的联系,这充分说明了围棋在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特点。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陈庆之,就曾经做过陪萧衍下棋的随从,从他后面超群的军事能力来看,也可以看出,当时围棋理论和兵法之间的联系还很紧密。
▲名将陈庆之
到了隋唐时期,朝廷取消了南北朝时期设立的围棋相关职位,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棋侍诏制度,即在宫中留用部分棋艺高超的人士,专门陪皇帝下棋。
这些人的品级虽然只有九品,但是由于能够接近皇帝,因此成为了不少人飞黄腾达的关键踏板,比如顺宗一朝的宰相王叔文,就曾经做过棋侍诏。
盛唐时期国力鼎盛,人们的娱乐需求大幅上升,围棋也逐渐从士大夫阶级的活动,发展成为一项民间运动,这让围棋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
唐朝后的宋朝,依然继承了棋侍诏的制度,围棋也依然是广大国人喜爱的娱乐活动。
在宋朝时市民经济的出现,让围棋这种娱乐活动变得更加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围棋。
不过,这些人大多一生都和军事活动无缘,因此从宋代开始,围棋理论中兵法的色彩越来越少,关于定式和布局结构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宋代文人对弈
这一趋势一方面说明了围棋理论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围棋从宋代开始正式演变为一项大众运动。
到了元代,统治者虽然延续了棋侍诏这一官职,但是由于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本身对这种活动毫无兴趣。
因此元朝大部分时间里,棋侍诏成了一个空职,民间最优秀的棋手并不会选择入宫,而是留在民间钻研棋道。
到了明代,这样的趋势依旧没有变化,宫廷中的棋侍诏已经名存实亡,民间成为了围棋理论发展的摇篮。
到了明代中后期的时候,围棋已经广泛普及,很多百姓即使没有读过书,也对围棋的规则略知一二,作为一项竞技性运动,在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比赛自然成为了重头戏。
在明代,民间经常举办围棋比赛,全国各地的弈道高手们聚集到一起捉对厮杀。
在比赛中棋手们丰富了见识,也在实战中锻炼了自己的棋艺,这让明代成为了棋道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
到了正德、嘉靖年间更是形成了所谓三大流派,即以鲍一中、徐希圣为代表的永嘉派;以汪署、程汝亮为代表的新安派和以李时养、颜伦为代表的京师派。
▲明代棋谱书影
三路高手的切磋让围棋的理论和实战策略变得更加丰富,也启发了后续围棋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到了清代,围棋理论在一代代棋手的努力下被不断完善,并在乾隆一朝前后达到了顶峰,当时的施襄夏和范西屏二人更是被尊称为棋圣,风头一时无两。
▲范西屏剧照
但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我国的围棋事业也走上了下坡路,虽然依旧有棋手钻研此道,但他们却再也无法达到前人的高度了。
与此同时,日本棋手的棋力却在快速上升,并逐渐将中国棋手甩在了后面。
到了民国时期,虽然国内还有顾水如、过惕生等名手,但他们的水平只相当于日本的四五段选手,中国围棋也迎来了至暗时刻。
不过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围棋事业也有了新气象,如今我国棋手,已经能够连续多次斩获世界大赛冠军,柯洁等人更是常年占据世界第一的宝座。
▲世界冠军柯洁
都说国运兴则棋运兴,我国围棋事业的发展也是中国国力进步的直接体现,相信我国的棋手们也会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国力,为我们再赢回更多的冠军。
注:
本文关于围棋历史发展的相关内容,参考自论文《浅论敦煌出土的唐代围棋子——兼谈围棋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