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就采纳这种说法,甚至将其确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
唐代诗人皮日休所作的《原弈》认为:“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岂曰尧哉!”
明朝陈仁锡在《潜确类书》中又提出“乌曹作博、围棋”。乌曹相传是尧的臣子,有的人又说他是夏桀的臣子。后来,董斯张的《广博物志》、张英的《渊鉴类函》等也采录了这种说法。
明朝林应龙在《适情录》中认为,围棋是容成公发明的。据《列仙传》记载:“容成公者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辅导之事。
围棋是一项古老而神秘的棋类游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尽管有很多关于围棋起源的说法,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它的真正起源。下面将探讨围棋起源的各种说法,并尝试揭示围棋真实情况。
说法一:黄帝创造围棋
据传说,黄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也是围棋的创造者。传说中,黄帝在战争中使用一种类似于围棋的策略,将敌人包围并击败了他们。这种策略被称为“围猎”,被认为是围棋起源的灵感来源。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任何历史证据的支持。尽管黄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但是关于他创造围棋的说法仅仅是一种传说,缺乏任何实际证据。
说法二:农民创造围棋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围棋是中国古代农民发明的。据说,农民们在田地里玩耍,用棋子代替谷粒,将谷仓看作棋盘,玩一种类似围棋的游戏来消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游戏变得越来越流行,并在整个中国传播开来。
尽管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合理,但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持它。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确实对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创造了围棋这个游戏。
说法三:围棋来自印度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围棋起源于印度。在印度,有一种名为“Pasa”的游戏,和围棋有些类似,它也是用棋子在棋盘上行动,最终目标是将对手的棋子包围。
这种说法的支持者认为,围棋可能是由印度人带到中国的,然后被本地人加以改进。但是,这种说法也缺乏实际证据。虽然印度和中国之间有很多文化交流,但没有证据表明围棋起源于印度。
说法四:围棋来自日本
在日本,围棋被称为“Go”,它是日本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日本,围棋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深奥的艺术形式,被视为一种哲学和文化的体现。
有一种说法认为,围棋实际上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在7世纪初期,日本的官员和学者经常前往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技术。因此,有可能是中国的围棋在日本流传开来的。
尽管这种说法听起来比较合理,但是也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来支持它。围棋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而日本的历史只有几百年。因此,更有可能是围棋是在中国发展壮大,然后被带到日本并在那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说法五:围棋起源于中亚或西亚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围棋起源于中亚或西亚的游戏。在这些地区,有一种叫作“Chaturanga”的游戏,它也是用棋子在棋盘上移动,最终目标是攻击对手的棋子。
这种说法的支持者认为,围棋可能是由中亚或西亚的游戏演变而来。然而,也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来支持这种说法。
尽管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关于围棋起源的真实情况,但至今仍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围棋起源的真实情况可能永远不会被完全揭示,但是这并不影响围棋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流行程度。
在围棋的历史中,它曾经被用作政治和军事策略,并且被认为是一种深奥的艺术形式。无论围棋的起源是什么,它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被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令很多争夺围棋起源的人感到汗颜的是,每当细究围棋的起源时,大家总会发现还是中国的流传时间最长。在未来,围棋将继续作为一种优秀的智力运动和文化形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历史上人们发明了许多智力竞技项目,其中尤其以棋类运动最具代表性。
在众多棋类运动中,发明于中国的围棋一直被视作人类智力运动的皇冠,人工智能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更是被视作是围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如今在人工智能等热点事件的帮助下,中国的围棋氛围变得越来越好,棋手们的水平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对于围棋的历史,今天的人们却知之甚少,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简单聊聊围棋的发展历史。
关于围棋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帝尧发现自己的儿子夏,智力发育存在缺陷,便发明了围棋来帮助他提升智力。
也有人说围棋是在夏朝的时候由一个叫做乌曹的人所发明的。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围棋的真正发明人,但其历史之久远却是无可置疑的。
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中,人们就发现了纵横交错的棋盘状花纹,这也是对于围棋历史的一个补充证明。
▲围棋棋具
在围棋最早被发明的时候,其规则和如今并不完全一致,由于早期围棋棋盘较小,因此对弈者更加关注小范围的厮杀,围棋一般也被作为战场的模拟,和今天流行的兵棋比较类似。
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经成为了一项士大夫阶级十分热衷的运动,围棋的棋盘也逐渐从早期的十一道,发展到了十五乃至十七道。
随着围棋棋盘的不断扩大,棋局的变化可能性也越来越多。
围棋也逐渐从单纯的战争模拟,变成了一项智力运动,职业棋手也随之诞生,在西汉桓谭所作的《新论》中,就有将棋手分为上、中、下三等的记载。
但此时围棋的理论中依然包含着兵法的影子,因此围棋也成为了贵族子弟,尤其是将门之后的必修课。
东汉末年,威震江东的小霸王孙策和部下吕范的棋局就是中国如今有证可查的最早名局,而他们当时所用的棋盘,就已经是和今天一样的纵横十九道了。
▲孙策剧照
汉末三国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军阀割据状态,三国鼎立的形势让战争成为了国家的主旋律。
在这种背景下,围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许多士大夫阶级开始将其作为主要的休闲手段。
与此同时,围棋的相关理论在此时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在当时的著作《艺经·棋品》中将棋手的境界定为九品,分别是:
一入神、二坐照、三具体、四通幽、五用智、六取巧、七斗力、八若愚、九守拙。
这一理论对中国围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采用的九段定级制度,便是脱胎于此。
在三家归晋之后,中国终于再次统一,虽然西晋延续的时间十分短暂,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西晋士人的淡泊风气,对未来几百年士大夫文化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围棋作为士大夫的娱乐手段自然也不例外。
在两晋之前,围棋更多的扮演着战场模拟和智力开发的角色,人们将其视为一种提升军事能力的锻炼工具。
但到了两晋时期,随着玄学的发展,围棋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其实从前面的围棋九品论中,我们就能看到,当时人们追求的境界是一种返璞归真,这和西晋时期黄老学说的兴起产生了共鸣,因此士大夫们开始用围棋来锻炼自己的内心境界。
这种古老棋类,本身包含的杀伐之气愈加减弱,但其哲学意蕴却日渐浓厚,成为了士大夫们的“心头好”。
▲文人聚会对弈图
在西晋末年,随着社会局势的不断动荡,衣冠南渡的文人士大夫阶级,纷纷忙于稳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围棋的发展暂时陷入了停顿。
但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朝政治局面的稳定,伴随着佛教尤其是禅宗文化的兴起,围棋也迎来了第二个高速发展时期。
士大夫们会和同僚或者高僧一同下棋,在思考棋局的同时,他们都希望能够在变幻多端的棋盘上,寻找解决自身困惑的契机,即找寻顿悟的可能。
这让围棋的哲学性,得到了又一次提升。
在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南梁时期,朝廷中还设置了专门的大小“中正”官职,来管理棋手。
梁武帝萧衍作为一位有名的文人皇帝,其对于围棋也是十分喜欢,他还在梁朝全国举办过类似于全国围棋比赛的活动,并邀请官员根据选手表现,为他们评级,这种官方活动也让围棋取得了快速发展。
▲梁武帝萧衍画像
梁武帝当时还为一些棋局做了评注,这部分内容,被考古学者在敦煌莫高窟遗迹中找到。
这些评注被辑录于当时成书的《棋经》中,通过这本书上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到南北朝时期围棋的策略,虽然依旧有古代兵法的影子,如“不以实心为善,还须巧诈为能,棋有万从事须详审,勿使败军反怒入围”等。
但在部分语句中,也有对围棋精妙理论和道家哲学意境的联系,这充分说明了围棋在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特点。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陈庆之,就曾经做过陪萧衍下棋的随从,从他后面超群的军事能力来看,也可以看出,当时围棋理论和兵法之间的联系还很紧密。
▲名将陈庆之
到了隋唐时期,朝廷取消了南北朝时期设立的围棋相关职位,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棋侍诏制度,即在宫中留用部分棋艺高超的人士,专门陪皇帝下棋。
这些人的品级虽然只有九品,但是由于能够接近皇帝,因此成为了不少人飞黄腾达的关键踏板,比如顺宗一朝的宰相王叔文,就曾经做过棋侍诏。
盛唐时期国力鼎盛,人们的娱乐需求大幅上升,围棋也逐渐从士大夫阶级的活动,发展成为一项民间运动,这让围棋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
唐朝后的宋朝,依然继承了棋侍诏的制度,围棋也依然是广大国人喜爱的娱乐活动。
在宋朝时市民经济的出现,让围棋这种娱乐活动变得更加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围棋。
不过,这些人大多一生都和军事活动无缘,因此从宋代开始,围棋理论中兵法的色彩越来越少,关于定式和布局结构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宋代文人对弈
这一趋势一方面说明了围棋理论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围棋从宋代开始正式演变为一项大众运动。
到了元代,统治者虽然延续了棋侍诏这一官职,但是由于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本身对这种活动毫无兴趣。
因此元朝大部分时间里,棋侍诏成了一个空职,民间最优秀的棋手并不会选择入宫,而是留在民间钻研棋道。
到了明代,这样的趋势依旧没有变化,宫廷中的棋侍诏已经名存实亡,民间成为了围棋理论发展的摇篮。
到了明代中后期的时候,围棋已经广泛普及,很多百姓即使没有读过书,也对围棋的规则略知一二,作为一项竞技性运动,在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比赛自然成为了重头戏。
在明代,民间经常举办围棋比赛,全国各地的弈道高手们聚集到一起捉对厮杀。
在比赛中棋手们丰富了见识,也在实战中锻炼了自己的棋艺,这让明代成为了棋道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
到了正德、嘉靖年间更是形成了所谓三大流派,即以鲍一中、徐希圣为代表的永嘉派;以汪署、程汝亮为代表的新安派和以李时养、颜伦为代表的京师派。
▲明代棋谱书影
三路高手的切磋让围棋的理论和实战策略变得更加丰富,也启发了后续围棋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到了清代,围棋理论在一代代棋手的努力下被不断完善,并在乾隆一朝前后达到了顶峰,当时的施襄夏和范西屏二人更是被尊称为棋圣,风头一时无两。
▲范西屏剧照
但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我国的围棋事业也走上了下坡路,虽然依旧有棋手钻研此道,但他们却再也无法达到前人的高度了。
与此同时,日本棋手的棋力却在快速上升,并逐渐将中国棋手甩在了后面。
到了民国时期,虽然国内还有顾水如、过惕生等名手,但他们的水平只相当于日本的四五段选手,中国围棋也迎来了至暗时刻。
不过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围棋事业也有了新气象,如今我国棋手,已经能够连续多次斩获世界大赛冠军,柯洁等人更是常年占据世界第一的宝座。
▲世界冠军柯洁
都说国运兴则棋运兴,我国围棋事业的发展也是中国国力进步的直接体现,相信我国的棋手们也会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国力,为我们再赢回更多的冠军。
注:
本文关于围棋历史发展的相关内容,参考自论文《浅论敦煌出土的唐代围棋子——兼谈围棋的发展历史》
今天,尚尚给小伙伴们
科普下围棋的起源
想了解更多常识的记得关注我哟
每日更新中~
围棋,一种策略型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西方名称“Go”。流行于东亚国家(中、日、韩、朝),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就采纳这种说法,甚至将其确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
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曾看到围棋在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的情况。如记录沿途风光的马观的《瀛涯胜揽》就说:“三佛齐国俗好……弈棋。”三佛齐国即今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这说明东南亚国家至少在明以前,围棋就很流行了。
围棋传到欧洲的时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是17世纪中叶。
围棋使用长方形格状棋盘(看上去像正方形)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线段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棋子必须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因为黑方有先行占地之利,故而人为规定黑方局终时要给白方贴子。围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中日韩等各国制定的竞赛规则略有不同。
围棋运动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唯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最为兴盛;西方国家已渐热;东南亚正在发展中。
刷
题
巩
固
提问:围棋起源于( ),距今已有( )年历史。
A、日本,2000
B、中国,4000
C、印度,4000
D、古埃及,3500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点开查看解析
往期回顾
常识必背 | 什么是元宇宙?
常识必背 | 新基建指哪些方面
常识必背 | 引起涨潮的原因
常识必背 | 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常识必背 | 常见的化学概念辨析
常识必背 | 古代著名医学家
想要资料的添加老师领取哟~
最后一个月如何有效冲刺
针对安徽考情研发,适合各类备考生
欢迎来试听哟
↓ ↓ ↓
课程咨询与预约
尚邦公考文文老师
尚邦公考娟娟老师
马鞍山分校姜老师
蚌埠分校朱老师
阜阳分校飞飞老师
宿州分校邦邦老师
联系我们
|总部地址:中国·合肥市金保中心19楼
|电话/微信:0551-63360013 18919610596
| 合肥分校:合肥市南一环与宁国路交汇处金保中心19楼
| 电话/微信:15375141663 15375466275
| 阜阳分校:阜阳颍州区 学村实训办公楼三楼(阜阳师范大学西湖校区北门对面)
| 电话/微信:19855850933
| 蚌埠分校:蚌埠市蚌山区 万达写字楼B座1005
| 电话/微信:17355220053 18655227575
| 马鞍山分校:马鞍山市皖江工学院店铺9栋109
| 电话/微信:18919610593
| 安庆分校:安庆市大观区集贤南路217号
| 电话/微信:18655659879 18655655562
| 宿州尚邦校区:宿州市埇桥区胜利路同盛广场201号
| 电话/微信:1890057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