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兵卒规则_258直播

258直播>体育知识库>

象棋兵卒规则

兵卒的世界

喜欢中国象棋的朋友都知道,兵卒在象棋棋盘上面的排列位置。对弈的红黑双方各有五个对头的兵(卒)列在棋盘的前方,端端正正的,像极了古代的冷兵器作战的方阵。

在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过河以后的可以横着走,力量增大了许多。在国际象棋的规则里,过了河的卒子可以侧着走,威力更大。"过河卒子"这个成语呢,也有用来比喻平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可以有大作为的可能。那么兵卒在中国象棋里面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本文简做探讨。

一:在象棋初始阶段,兵卒由于每一步被限定只可以前进一步,看上去行动颇为迟缓,距离对方的九宫又较为遥远,所以价值不是很大。如果开局首着走兵的话,一般多走三七兵(卒)意图呢也比较明显:开通自己的马路,同时抑制对手的马路,此手一着两用,效果可观。其次有喜欢走急进中兵的,意在从中路爆破,直捣黄龙府,这种棋手一般而言都是比较凶猛的。当然了,也有棋手首着走一九兵(卒)的,在实战中这种走法是比较冷僻的,可能是想避开对手的准备,打乱对手的作战意图,将盘面导入到自己的轨道上来。这个时候兵卒的作用是充当其他大子的作战工具居多,扬长避短,活己抑彼。开局阶段的兵卒多是和马炮配合,比如充当炮架子或者马前卒等,以自己的不怕牺牲的精神为后续大部队的进攻扫清障碍。


二:棋入中局了,形势变得愈加复杂了,此时双方很有已经开始了近距离的"肉搏战"了。这个时候兵卒的作用呢还是主要配合其他强子进行作战,要尽可能的占据有利的位置,占据空间上的优势。特别是过了河以后的兵卒可以横着走了,子力的活动空间更大,此时可以配合其他强子执行更加艰巨的战略任务了。比如联兵(卒)封锁对手的沿河防线,比如率先攻入对方九宫线,给对手施加足够的压力等。

中局要注意的是如果双方的车兑尽了,彼此开始较量马炮残局了,这个时候尤其要注意加大对己方兵卒的保护,同时寻找机会消
灭对手的兵卒,为残局作战做好物质准备。高手对弈的,中局有的时候需要舍弃兵卒而取势,有的时候又需要一兵一卒的必争,具体的标准是:根据需要而定。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即指此意,你所要关注的是根据自己棋局的走向和需要而进行取舍,以争胜为目的,从大局出发。


三:随着棋盘上的子力越来越少了,棋局也开始步入残局。此时可能战斗还在继续,容不得你有半点的大意。尤其是过了河的兵卒这时候可能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常说的"小卒过河顶大車"说的就是过了河的小卒在关键处的作用了。比如残局中的位于对手九宫相眼处的兵卒,常常可以配合己方的马和車,而给对手带去毁灭性的打击。此时的兵卒可以幻化成最勇猛的斗士,"舍得一身剐,敢把对手将军拉下马"。组形多种多样,杀法亦是不一而足,有时候并不需要去近身肉搏,而只需牢牢的控制住对手的出路即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在残局中很多时候,一兵一卒之微弱优势,足以致命,这已是很多象棋高手的共识了。
棋大一兵,尚需纠缠;棋大两兵,则属胜势;棋大三兵,一般而言是必胜的。双方马嘶炮鸣的战斗了 N 个回合,最后决定胜负的往往是开始的一个并不起眼的兵(卒),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一件事情哦。所以,欲想在棋上有所精进的朋友,务必要提高自己对于兵(卒)的认识!

象棋中的“卒”为什么只有过了河才能横着走?

象棋中的卒是地位最低,力量最小的军种。然而,象棋残局中以卒/兵多取胜者居多!小卒过河,并列两卒联手几乎相当于一匹马或者一个炮,如果能靠近敌方九宫,则卒的价值不亚于车。

只要是下象棋,总少不了围观的人们。摄影/BartekMagierowski,来源/图虫创意

象棋的特点是采用兵战形式,也就是一种模拟战争的游戏,所以我们在下象棋时,常常仿佛置身于古代战场一般。象棋的确是古代战争形式的一种反映,也是中国古代兵战与兵种名称留下的珍贵痕迹。因此,我们从象棋中的小卒,也可窥见中国兵制的历史。

象棋中卒的编制与定位


象棋中的卒代表多少兵力?象棋中的“兵”“卒”各有五个编制,便是一条很好的线索。
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时,蒙古象棋广受士兵的喜爱。后来,蒙古象棋由军队传至民间。来源/《中国影像方志》
根据古代文献和甲骨文记载,商朝军队的编制约在武丁及其以后时期已有“师”“旅”“行”之等级编制,军队是由步兵和车兵组成,分组并协同作战。作战主力为战车,以五辆车为一组,二十五辆车为一大组,每辆车有两匹马拉着,车上有甲士三人,居中者驾车,在右者握戈,在左者持弓,而步兵则簇拥在战车的两侧和后面。不过,步兵的编制是多少人,并没有明确记载。
周朝建立后,军队编制有了定制,据《周礼·地官·小司徒》记载:“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也就是说,卒的编制是一百人。
《周礼·夏官·司马》则明确说:“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一军则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
中国象棋被认为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很可能更接近周朝兵制。当然周朝以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兵制如何演变,士兵的基本建制单位大多维持五人之伍,这也就是为什么象棋的“兵”“卒”各有五个的缘故。
在象棋中,过河前的卒每次只能前进一格,且不能后退,不能像车、马、炮那样横行天下。拱卒这一走法其实也与古代兵法有关。在冷兵器时代,通讯技术手段极为落后,战场上的资讯、命令无法在同一时间下达给每一名士兵。所以,古代军队的战术主要靠阵型实现。指挥员通过各种乐器和各色旗帜来传达命令,《孙子兵法·军政》上说:“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乐器和旗帜就已经是军队指挥中的必备工具了。
将帅的命令传到基层单位的指挥员,基层单位的指挥员再命令所属士兵进行相应的战术动作。只有己方军队的基层单位完成相应的战术动作,战争才能有序进行。《武经总要》记有军规:“临阵,非主将命,辄离队先入者,斩。”就是说,小兵们不能逞匹夫之勇,盲目冲锋,要听从主帅的命令行动。现代影视剧中的战争场面往往像是一群人在打群架,其实是编剧和导演在想当然。
秦陵兵马俑军阵。来源/pixabay免费资源素材库
正所谓“擂鼓进军,鸣金收兵”,意思是步兵的行动要听鼓声。不过,军队中各层级所用的鼓是不一样的,《周礼》中记载:“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疑为师师执提,旅帅执鼓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有了鼓,士兵要按照不同频率的鼓声来行动,《尉缭子》中指出:“一步一鼓,步鼓也。十步一鼓,趋鼓也 。音不绝,鹜鼓也。”意思是敲一下鼓走一步,这是慢步行进的鼓声,敲一次鼓走十步,是快步行进的鼓声,鼓声不断是跑步行进发起冲锋的鼓声。
另外,卒每次只能走一格,还与步兵脚力有限有关。古代步兵行动纯靠双脚,还得携带佩刀、弓箭、长枪等武器,身批铠甲,在远距离行军后,体力无法保证。一般来说,古代步兵的行军速度,一天也就20公里左右,近代湘军也是如此。骑兵一般在每日60公里左右,尤其是像蒙古骑兵,一个骑兵会带上两三匹马,路上换马不换人,行军速度一天可达到120公里。所以,象棋中卒一次只能前进一步,不是没有道理的。
能吃掉什么棋子,取决于兵(卒)过河与否,但无论何时,他们都不能吃掉身后的棋子
象棋中的卒不能后退,在过河之前还不能横走,这是因为在古代军队中,要保证阵型不乱,就必须要维持严格的纪律。倘若步兵看到前方的敌人就心生畏惧,擅自向后撤退,那么己方就会“自乱阵脚”,整体崩溃。在过河之前,即与敌人隔河相望之时,步兵的注意力必须在前面,不能左顾右盼。
唐代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来源/莫高窟第156窟
当然,步兵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无论军法多么严苛,总会有步兵看到敌人就两腿发软,不由自主地向后退。这种畏战情绪会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最后导致整支部队溃败。所以,项羽才会“破釜沉舟”,让士兵们一往无前的杀敌。《孙子·九地》更是指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将帅们必须断掉士兵们的后路,才能让士兵们完全遵命前进。
卒在过河之前与过河之后,战斗力截然不同。某种程度来讲,过河就是对卒的生死考验。《孙子兵法》中强调要“令半济而击之”,意思是要趁着敌军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发动攻击。因为此时敌军步兵立足未稳,此刻进攻必能让他们在惊慌之下行列混乱,而他们的援军又被大河阻隔,所以很容易将其全部歼灭。楚汉战争时,韩信在潍水之战半渡而击项羽手下大将龙且,全歼楚军主力二十万人,一举改变楚强汉弱的情况。
等步兵过了河与敌人短兵相接时,才可以有左右移动的空间。在宋朝之前的象棋中,过河卒子甚至还能像“士”那样斜着走。更有意思是,兵(卒)的走法也是直行斜食。我们可以从有关诗词中发现这一点。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有一首“咏象诗”:
大都博弈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
车马尚存周战法,偏禆兼备汉宫名。
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
却凭纹揪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
“河外”是指过了河,“尖”是指在原子的旁边斜方向投一子——没错,这里借用的是围棋上的名词。卒过河能斜走,战斗力太强,可能是为了限制过河卒子的战斗力,宋朝之后的象棋才剥夺了过河卒子斜着走的权力。
为什么要限制过河卒子的战斗力呢?古人打仗讲究排兵布阵,反映在象棋中也是如此。卒的定位就是牵制、阻拦敌方力量,从而实现己方的谋略。例如对方跳边马,我方挺边卒,就可抑制住对方马的活动范围,相反我方的马活动范围就会扩大,开局中的对兵局互挺三七兵就是这个道理。到了中局阶段,卒和马、炮配合,就能发挥协同作战的强大威力。到了残局阶段,往往就是谁的卒多,谁就会取胜。
所以,不要小看卒,以为它就是象棋中的炮灰,正确认识卒的定位,才能将卒的真正威力发挥出来。

小“卒”如何与车马炮协同作战

中国象棋的最大特点恰恰体现在团队合作上,无论是彼此配合的进攻,还是相互依赖的防守。各兵种都有长短处,卒马炮车相配合才能打胜。就像古代战争一样,讲究多兵种配合。一个兵种再强,总有它的短处,中世纪时欧洲的骑兵作战能力很强,但遇上多兵种配合的蒙古大军,则只有被碾压的命运。日本倭寇的单兵能力也不错,但遇上能够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的戚家军,也是一败涂地。


戚继光主题邮票


中国最早的多兵种配合,是步兵(卒)和战车(车)的配合。早在商周时期,由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华北平原,地形利于战车行驶,所以战车技术发展飞快。战车的正面冲击威力大,敌方步兵难以抵抗,所以打仗时军队以战车作为主力兵种,步兵作为辅助兵种。一辆战车上有三名士兵,车长在左,持弓弩,主射箭,一人在右,持茅戈,主击刺,一人在中,主驾驭。这是当时通行的配置,而秦陵兵马俑二号坑中,有八辆战车,车左和车右俑都手持长柄兵器,与古兵书所云“兵车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的说法不同,这应该是秦军的“创新”。按照《周礼》说法,一辆战车会配有步兵72人,而按照《诗经》的说法,一辆战车会配有步兵30人。


由于战车的生产、养护成本以及车兵的训练成本都很昂贵,所以当时一般都以战车数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周天子是万乘之国,强大的诸侯国是千乘之国,弱小的诸侯国是百乘之国。事实上,到了战国时代,周天子早已有名无实,几个强大的诸侯国实力超过了“千乘”,刘向曾说:“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


当时“卒”和“车”是怎样配合作战的呢?车战时代的主要作战形式,就是“阵而后战”,两军要各自摆好阵势,相互冲杀,以决胜负。首先击鼓进军,双方战车对进,各用弓箭互射,正如《楚辞·国殇》中所描写的:“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双方战车接近后,不是正面相撞,而是交错抵近,以便车上甲士用兵器进行格斗。只有在车毁马亡之后,甲士们才弃车死战,用防身兵器,如刀、剑等与敌格斗。车兵决战后,胜负就已决定了。至于步兵,早期的步兵主要负责摇旗呐喊或清理战场,后期则会分成多个方阵,前阵负责冲锋,阵后和两侧的方阵则负责用弓弩保护己方的侧翼与后方的安全。


赵武灵王学习胡服骑射后,骑兵进入军队中,开始出现了“卒”“车”“马”的多兵种协同作战。早期骑兵使用的还没有脚蹬的低鞍马,骑兵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弩机。骑兵机动性强,所以常用作机动兵力。秦国用骑兵“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在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长平之战中,秦军有效使用骑兵五千,突然插入赵军间,使赵军一分为二,断绝了赵军的粮道,从而配合战车和步兵歼灭赵军四十余万,为秦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用车、步、骑三军结合作战的典型战例。


著名军事家孙膑还总结出骑兵配合车步兵作战的十大优越性,即: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敌虚背;三曰追散乱击;四曰迎敌击后,使敌奔走;五曰遮其粮食、绝其军道;六曰败其津关、发其桥梁;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整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烧其积聚、虚其市里;十曰掠其田野、系缧其子弟。


但是,有人就是不愿意听孙膑的话,不顾多兵种配合,结果惨败。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果断引兵东撤。一路上,他用减灶计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丢下步兵,率轻骑精锐,兼程穷追。至马陵时,遭到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齐军遂全歼魏军,俘太子申,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马陵之战示意图

到了汉代,随着机动性更强的骑兵的兴起,以及战场范围的逐渐扩大,对环境要求极高的战车便逐渐退出战争舞台。“车”之所以还留在象棋中并拥有超强战斗力,则与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有关。


在汉朝,“马”和“卒”的配合成为战术配合的主流。不过,在马镫尚未发明的时代,骑兵对于步兵并没有绝对优势,骑兵要想正面对抗密集结阵的步兵军团,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白登之围中,匈奴骑兵包围汉军达七天之久,却无法全歼汉军,最后只能与刘邦和谈。公元前99年,汉将李陵仅带5000步兵去突袭匈奴的王庭,在沙漠中遭遇匈奴主力三万人。在这场以步对骑的战斗中,李陵排出“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的防御阵型,当匈奴骑兵冲锋而来时,千弩急射,杀数千人。两军一日战数十次,匈奴伤亡惨重。匈奴单于又调集八万多援军围攻李陵,却久攻不下。最后,因汉军中出了一个叛徒,向单于交代了李陵军弓尽粮绝的事实,单于才打消撤退的念头,全力围攻,李陵在血战之后被迫投降。

此时汉军与匈奴的战争,主要还是双方骑兵正面对决,步兵很少出现,也谈不上什么步骑协同作战。但在汉朝领土内部的战争,步骑协同作战越来越频繁。标准的战术是步兵方阵在中间,骑兵方阵在两边,当战斗打响时,骑兵从两侧迂回包抄敌方侧翼和后方,冲散敌方方阵,步兵阵营再冲锋,与骑兵一起对敌方军队进行杀戮。例如东汉时期,段颎大战先零东羌的“逢义山之战”,此战中,段颎率领汉军一万多人,步兵方阵布在中间,轻骑兵方阵列在两侧,一声令下,步兵主要负责抵御东羌军的正面冲击,两侧骑兵则协防步兵或对东羌军进行包围突击。等到汉军步骑配合将东羌军形成合围,东羌军只能望风投降。


再例如,三国时期,公孙瓒在界桥同袁绍大战时,“骑为两翼,左右各五千馀匹,白马义从为中坚,亦分作两校,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铠甲,光照天地”。可惜的是,由于公孙瓒指挥失误,“军大败”。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马镫的发明,槊(长矛)取代戟,加上骑手和战马都开始披护铠甲,骑兵的攻击力得到跃升,中国骑兵进入重骑兵时代。从此,骑兵可以轻易突破密集结阵的步兵军团,步兵在骑兵面前被彻底碾压。例如,宋金战争史上的一则战例:当时有17名金军骑兵途经磁州,被2000宋军步兵围住。只见这17名金军骑兵果断分成三队:7名骑兵正面冲锋,另外10名骑兵分成两队,在左右边射箭边冲,一下就把2000宋军打垮。


以步兵为主的汉人军队,若要对抗以骑兵为主的草原民族军队,还需要步骑协同作战,战术也依然是骑兵负责迂回包抄,步兵负责居中防御或冲锋。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宋辽战争里的雁门关之战,面对辽国十万铁骑的嚣张气焰,宋军主将杨业利用雁门关地形部署,步兵据险死守,遏制辽军攻势,他亲率数百骑兵从背后夹击,结果一仗击垮辽军,打出“杨家将”的威名。


象棋是在宋朝定型的,因此,象棋中的“炮”多指宋朝之前的抛石器,抛石器可抛石弹,也可抛火球,故从石或从火,“包”是声符。宋代的象棋子,有些背面带画,炮是画成投石器或火球,和宋《武经总要前集》中的图像一样。抛石器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汉代以后在军队中大量装备,用于远程攻击,“炮”“步”“骑”的协同作战也应运而生,炮兵主要负责攻击敌方的城墙等防御设施,为后面骑兵和步兵的进攻开路。例如官渡之战中,曹操便使用投石车来对抗袁绍的箭楼。《三国志·魏志·袁绍传》中记载:“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众大惧。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这种被袁绍军称为“霹雳车”的投石车摧毁了不少箭楼,一度扭转局面,此后,曹军骑兵才能够迂回包抄,步兵才能够冲锋作战。

部分抛石器造型。来源/《武经总要》

宋、辽、金、西夏等各方军中都装备抛石器。然而,史籍中从未有主要依靠“炮”就能成功攻城的案例。直到元军学习了阿拉伯人的“黑科技”,建造了一种全新的抛石机,即所谓的“回回砲”,这种砲能发射重达200千尺的石弹,威力巨大。正是在这种砲的猛烈攻击下,已经坚守襄阳五年的宋军彻底丧失斗志,投降元军,后来这种砲也被称为“襄阳砲”。

回回砲。来源/冯家昇《火药的发明和西传》

在象棋棋盘上,高手善用卒,也爱卒如命,只要运用得当,让小卒渡过楚河汉界,也能有一番作为。同样,人生如棋局,“过河”恰如生命中的种种难关与历练,一旦成功,我们的力量便能倍增,实现目标。

文章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

中国象棋了解基本规则

象棋一共有32个棋子,每一方有16个棋子,象棋大小顺序排列是:帅(将)——仕(士)——相(象)——车——马——炮——兵(卒)。

  1. 兵只能走一格,且不准后退,有一点过河(如图所示中间这个红兵就是刚过河)后可以左右和直行,且不可以后退。


2.炮的作用是隔着棋子打人,只能上下左右直行,如图所示红炮隔着红兵(棋子)可以吃对面黑象。(只要炮的直行方向有棋子,都可以跳过去击杀敌方棋子,如果没有敌方棋子就不准跳过去了,只能直行)

3.马这个棋子稍微有点难玩,马走的是"日"字,如图所示可以看到红色箭头以及绿色箭头和黄色箭头指的位置都是马可以跳的。

蓝色箭头的位置(左边红兵)的位置也是可以跳的,但是被左红炮给挡住了,跳不过去,同理左红马上面的红兵是不是也挡住了。

4.车最简单且威力最大的棋子,上下左右直行,见一个杀一个,也是特别珍贵的棋子,有威慑的作用,尽量第三步这样启用该棋子。

5.象的话,走的是"田"字,且不能过河,主要作用是配合仕保护帅,以及防止对面炮将军。

也可以保护红兵(如图所示)

红兵被对面黑兵吃了,也可以吃回去接上图,记得及时回去

但是也要小心别人卡住你回去的路导致你回不去,如图所示,红相被黑炮挡住了,回不去了。

6.仕,比较特别只能走田字框内的斜线,且不能出这个田字框,主要作用保护帅。

7.帅只能走一格,上下左右都可以,但是不准离开这个田字框。

游戏也很简单,只要吃了对面将军就可以结束游戏。

游戏规则懂了的话,实战的话差一点意思,可以去小程序“天天象棋”练习

学习各种杀法,以及布局,成为象棋大佬。

兵卒走棋规则

1.兵卒走棋规则是中国象棋中最简单的规则之一,只有两个步骤。

2.兵卒只能向前走一格,不能后退或横移。

3.兵卒在己方河(第六行)前,只能向前走。

4.兵卒过了河,在对方半场(第六行后),可以左右横走一格或前进一格。

5.当对方的兵卒在同一竖线上时,可以将兵卒“拌马腿”,即向前走一格后斜着走一格,达到对方兵卒的斜前方,可以将对方兵卒吃掉。

6.兵卒过了河,且在敌方底线(第一行)时,可以升格为“卒”,变成可前后移动的士兵,但是不可以跨河。

7.兵卒是象棋中数量最多的棋子,也是最容易成为棋盘上的战斗力。在布局时应该合理地使用兵卒,发挥其攻防作用。

相关文章

象棋里卒代表什么生肖

象棋里卒代表什么生肖

高尔夫球场小流氓规则

高尔夫球场小流氓规则

54洞高尔夫球场是什么标准

54洞高尔夫球场是什么标准

高尔夫球规格直径大小

高尔夫球规格直径大小

高尔夫18洞标准杆多少杆

高尔夫18洞标准杆多少杆

家庭高尔夫球场尺寸

家庭高尔夫球场尺寸

高尔夫球场价格表

高尔夫球场价格表

冬奥会是奥运会吗

冬奥会是奥运会吗

冬奥会与奥运会的区别

冬奥会与奥运会的区别

网球场标准尺寸详细图

网球场标准尺寸详细图

热门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