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宋国时期有一个贩卖丝绸布的富商,人长的油头粉面的,挺着一个大肚子,成天手拿着鸟笼在大街上闲逛,碰上外地来的买商就两眼发光,好像看见金子一般,他不断地向外来买商介绍着自己的布有多么华丽,手感有多么的好,从而经过他手下的账单都有一座泰山那么高了!小偷也盯着那个富得流油的商人,想找个机会大捞一把。
一天天空下着瓢泼大雨,富商家的后门因为禁不住雨水的摧残,塌了大半,富商的儿子,坐在屋子里写着诗文,突然听见有东西倒塌的声音,连忙走过来看,发现原来因为后门不太有人走,没有多大注意,不太牢固,所以才倒塌了大半,公子看着墙叹息的摇了摇头,这时富商也听见了声音,走了过来,看着墙问:这是这么回事?公子说:爹,因为后门没有多少人走,不注意它的修筑,所以才倒塌的,我们还是叫人把这里修一修吧,不然到时候有盗贼来偷东西就麻烦了!邻居老大爷,见这里热闹,也凑过来插上一句:是呀,公子说得没错,就修修吧,也花不了几两银子。但面对他俩的劝告,富商依旧无动于衷,满脸地不在乎,并心平气和地说:这是不可能的,再说要修一堵墙得要花我多少银子啊!而且那该多受累啊!我才不找份罪受呢!之后便会拉着孩子回府去了。
第二天,果然发现丢了几件值钱的古董花瓶和名画,还有金银珠宝,富商不但没有生气还对儿子说:儿子你真聪明,竟然未卜先知,真神!公子只是摇摇头,走进书房。富商又想了想:不对如果儿子未卜先知,那个老人不是也神了?不可能,肯定是那老人偷了我们家的财务!
七上的语文最后一课《寓言四则》中收录了这么一则寓言,题目叫做《智子疑邻》,大概内容是说:宋国有一个富人(有一天)天下大雨毁坏了墙。他的儿子说:如果不修补,一定有盗贼(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么说。晚上(他家)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这个寓言告诫我们不能以感情的亲疏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但是我发现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却很符合这一标准。
有时早晨或课间往往会遇到学生主动和你问好,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对你视而不见的学生。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他们中绝大多数是你教过的学生。一般说来,学生遇到自己的任课教师态度都会比较亲密,这也许是因为和你熟悉的关系。对于没有教过自己的老师,他们自然的会以一种保持距离的方式来疏远与你的关系。
这样的现象年级越小越是明显。无论是刚入幼儿园的小孩,还是刚刚上小学的学生,他们对于老师的话是奉若圣旨的。即便是家长发了话,他们也还是会眼巴巴的望着他们的老师,渴望从老师的嘴中能到那最后的特赦令。在孩子的心中自己的老师和其它人的界限是泾渭分明的。谁说只有成人才会察言观色,孩子在这方面可是无师自通的高手呢。
如果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相比较,那自然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更亲密些。因此对于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指示,二者若取其一的话,学生往往会选择班主任。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不正是《智子疑邻》的最好写照吗?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来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是韩非子的一篇寓言,它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宋国有一个有钱人,有天下雨,他家的墙被雨水泡坏了,他的儿子和邻居都对他说:如果不修墙,小偷就会来。可是他没有修,当天晚上果然被偷去了很多东西,通过这件事,富人觉得自己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是小偷。
读完我觉得这位邻居真的很冤枉,为什么明明是想好心提醒一下富人,却被那富人认为自己就是小偷,邻居一定很后悔提醒那富人吧,因为即使提醒了富人,富人不但没有补墙,还把罪过推托在邻居的身上,认为邻居就是小偷。早知如此,何必去当那雷锋,还落得个好人没好报的下场。
看着这寓言突然想起雷锋的死因,据说是在帮部队指挥军车时被撞到头部,也就是说雷锋是在他助人为乐的岗位上牺牲的,这多少让我觉得有些活该,即使他不去指挥,部队也不会有多大损失,远没有失去一个队员的损失大。况且对雷锋其本人更有利。
做好事时最好还是想一想该不该去做那好事,当那好人,这样就不会明明是做好事却被人误解成坏人,好心没好报还得来个恶果了。
本文网址:http://m.zb258.com/chuzhongzuowen/1125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