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的由来及习俗大全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有《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春分是什么意思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多,天气一天天变暖,同时白昼渐长,黑夜渐短。春分节气,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雨水也要多起来。
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农民朋友要加强蓄水保墒。
春分是第几个节气?
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斗指卯位(正东方向)。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
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老百姓说“春分春分,昼夜平分”就是这个道理。
春分时期,我国南北气温都升到零℃以上,万物进入春生阶段,正是“春飞桃杏开,蝶舞蜜蜂来”,农村开始忙碌,小麦已进入返青阶段。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无论南方北方,春分节气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那么春分这个节气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风沙
春分时节,在我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根据近几年对沙尘天气的统计,4月最多,3月次之,春分15天,正处在3月底到4月初,在这些地区,大风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特别是沙尘暴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低温阴雨
在春分时期,当有冷空气连续入侵我国南方,会出现温度持续偏低的春寒天气,此时,再有相伴的连阴雨,对农作物会有很大的影响。
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0~12℃以下(各个地区标准不很一致),时间连续5-7天以上,就有可能造成水稻严重烂秧。因为水稻和棉花都是喜温作物,在10~12以上时,最低气温在5℃以上的晴好天气时,才有利于齐苗壮秧。反过来,出现低温阴雨,便可想而之了。
霜和霜冻是春季遇到寒潮和强冷空气的产物,在气候偏暖期,寒潮比较少见,但也不能麻痹大意。
倒春寒
初春时节,当气温回升比较快,之后又出现一段时间气温持续偏低,这种天气现象人们称作倒春寒。在南方倒春寒最主要的影响是早稻烂秧,在北方会影响到花生、蔬菜、棉花的生长,严重的还会造成小麦的死苗现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非常严重的倒春寒,刚好是在春分期间,那是在1976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仅湖南、江西、湖北三省损失的谷种就有7~8亿斤。
春旱
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华北有“十年九春旱”和“春雨贵如油”之说,在冬季雨雪少的时候,冬小麦处于越冬阶段,对缺水的情况不甚敏感。进入3月后土壤解冻,小麦返青;春季作物由南向北播种,如果此时降水继续偏少,旱象就会明显地反映出来,幼苗的处境可想而知。
华南前汛期
在华南地区有两个雨水集中的时期,一是4~6月的前汛期,二是7~9月台风降雨形成的后汛期。前汛期从4月初开始,5月中旬进入盛期,每年平均有20场暴雨,6月最多,占暴雨总数的一半以上,且持续时间长,雨势猛烈。因“春分”只是沾了汛期的开头,在此不多赘述。春分的由来
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的由来是什么?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选自.作文大全 www.zuowena.com电”(见《农桑通诀》)。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地区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干金。”
春分亦是传统节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清代春分前后,宫中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亦于当日致祭宗祠。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明代山东淄川于是日栽植树木,作春酒,酿酷。《文水县志》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
春分名称的来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节气习俗:立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春分节气习俗:吃春菜
岭南风俗
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节气习俗: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节气习俗: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春分节气养生应注意
1、春分减衣不宜过早过多
春分时节,冰雪消融,草木复苏,无论南方北方,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我国平均气温稳定在10℃。但春分时节,乍暖还寒,日夜温差仍较大,且不时有寒流侵袭,因此,公众减衣不宜过早过多,以防着凉感冒。
此外,气象资料显示,春分时节,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天文专家提醒,此时节,北方地区要做好防沙尘工作,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做好精密仪器的密封工作。同时,公众外出也要做好防风防沙准备,及时关闭门窗,要戴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
2、春分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据悉,关于春天的饮食民间有很多流传,中医也有很多讲究,俗称吃“春”。专家建议,在这个季节,可以多吃一些红枣等养脾的甜食,还有蜂蜜、韭菜、菠菜等,少食酸和辛辣食品。此外,每周应至少补充3次坚果类食品,如核桃、花生、杏仁、桃仁等,有助于提神去燥,除瘙痒等。而在每日的午餐,也适宜补充炖汤食品,如胡萝卜排骨汤、白果乌鸡汤等,既可补充人体在季节过渡中需要的水分,又可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增强人体抵抗力。
3、春分起居方面多留意
(1)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洁净,减少呼吸系统疾病。
(2)经常消毒,杀死病毒
保持室内外卫生,角落和阴暗死角的污垢都要清扫干净,并经常消毒,杀死病毒,减少传染病的扩散。
(3)运动不宜太过激烈
从冬季的寒冷中舒缓过来不久,外出运动锻炼需要循序渐进,不可太过激烈,以免身体不适应。
春分节气养生应注意
4、应对春困有妙招
春分时节,“春困”的症状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每天午后,表现更为明显。如果这种症状的不到缓解,会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的正常进行。
(1)午饭后稍微休息一会
在最困的时候,哪怕只是小睡十来分钟,也可大大缓解疲惫。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午睡半小时,上班族和学生,坐在椅子上打个盹也可。
(2)晚上做一些有助睡眠的“功课”
晚饭后稍微活动一下身体,有利于身体的舒展和放松;睡前半小时摒弃杂念,心情平静,有利于入睡。
记住春分养生的五个金规玉律了吗?相信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会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绽放光彩。
5、春分防病从细节做起
在中医中,春分天气状态不稳定,早晚气温偏低,不但容易诱发年老体弱者和易犯病人群的病症,对于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和高压力状态下的“亚健康人群”,要注意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未病”,建议市民这段时间里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如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可利用居住环境进行简单的健身运动,如爬楼梯、跳绳等,运动时间不易太早。早起洗漱时可使用淡盐水漱口,每天房间开窗通风的时间也不易太早,9时后较为适宜。
24节气资料:冬至的由来与习俗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汉族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
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二、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四、冬至为何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习俗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清代,有的旗人为了消灾祈福。于冬至日五更时分,邀请本家嫡亲姑表及挚友齐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码儿”或牌位,杀猪祭天。顺便祭“祖宗杆子”(系两、三丈高的旗杆,顶端为葫芦形,稍下为“刁斗”,斗下悬旗,代表祖先)。祭罢,亲朋围坐吃“白肉”,这种白肉谓之“神余”。
南方人在在北京客居旅游的,亦有设筵祭祀祖先的。同时也邀请同僚或挚友在一起聚餐、餐饮。燕俗则不重冬祭。老北京人向无此举。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锟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湿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九九消寒图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选自.高中作文 www.zuowena.com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
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冬至应节食品,各地不一,北方吃馄饨,西北一带多吃饺子,江浙一带则吃汤圆和麻糍。苏州人过冬至节所吃的汤圆,又称“冬至团”,分为粉团和粉圆两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立春的传统习俗大全
立春传统食物
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吃春盘
自唐朝起,民间还普遍流传有吃春盘的立春食俗。如南宋后期陈元靓所撰的《岁时广记》一书引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春盘一词也屡见于唐代的诗词作品中,如诗人岑参在《送杨千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一诗中就曾这样写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到了宋代这一习俗更加普遍,北宋大词人苏轼曾在其诗词作品中多次提及这一习俗,如“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愁闻塞曲吹芦管,喜见春盘得蓼芽”;而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其《[感皇恩]伯礼立春日生日》和《[木兰花]立春日作》两词中亦分别有“正好春盘细生菜”、“春盘春酒年年好”这样的诗句。到了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正月·春盘》中载:“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据考证,春盘实际上是由魏晋时期的五辛盘发展演变而来。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引西晋周处《风土记》曰:“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炼形。”南朝诗人庾信的《岁尽应令诗》中也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rdquo选自.优秀作文 www.zuowena.com;这样的句子。所谓五辛即五种辛味蔬菜,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其实,古时人们吃五辛盘不仅仅如李时珍所说的那样是为了“取迎新之义”,同时也是了为了散发五脏之气、健身防疫。按照现代科学观点,春节之际,寒尽春来,正是易患感冒的时候,用五辛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预防时疫流感,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对五辛盘作了改进,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使其从单调的辛辣变为色香味俱佳的翠缕红丝,并名之曰“春盘”。
吃春盘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春盘的内容已发生了更大的改变,变为主要以青韭、豆芽、香芹等新春时令菜为主,外加肉丝、豆腐丝等合炒成盘,也可酌加海参、香菇、鸡丝等原料,因人而异,随意搭配。
吃春卷
春卷也是立春日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这种食品是以薄面皮包馅、用油z..h.a制而成。其具体制作方法为:面粉和成浆状,放些许在平锅底,用文火烧,时时旋转平锅,制成薄如蝉翼的春卷皮,然后包馅,卷成约二寸长的长筒状,两头以面糊粘住,以浮油煎至外焦里嫩、色香味俱佳。春卷皮一般用麦面,也有用鸡蛋皮、豆腐皮者。至于馅料则分南北两派,北方多用韭菜、豆芽、肉丝等,而江南则多用白菜、肉丝、虾丝、海米、芹菜、豆沙、水果等。
春卷这一食品名称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该书中曾提到过"薄皮春卷"和"子母春卷"这两种春卷。到了明清时期,春卷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风味食品。时至今日,色泽金黄、外皮酥脆、肉馅鲜嫩、香气诱人的春卷已成为许多大酒店宴席上一道风味独特、备受欢迎的名点。现在人们吃春卷已不再局限于立春日了,平时也经常可以吃到它。但是,春卷在立春日这一天吃起来还是会别有一番滋味的。
咬春和尝春作为一种传统的饮食文化,原本是立春节庆习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现在这种节庆习俗已经淡化了很多,甚至于许多年轻人都已经不知道这一习俗了。现在,人们更多地用吃面条和饺子代替了吃春盘、春饼、春卷,来迎接春天的到来,故民间广泛流传有“迎春饺子打春面”的说法。
立春习俗
1、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2、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3、迎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
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政府(县衙)报喜迎春。
4、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按传统的风俗,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黄各色彩旗,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群众同声呼应;第二报——“五谷丰登”,群众亦同声呼应;第三报——“国泰民安”,群众再同声呼应。每来报者均有赏。
5、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6、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7、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8、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只要你能在庭房檩条下或房檐的墙壁上,搭上一小页垫板,上写“春燕来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筑起窝来。燕子是候鸟,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窝儿子。”所以向阳人家都喜欢在自己院落房舍里,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这天,人们都喜欢佩戴“燕子”,特别是小孩,父母早就给他(她)们准备好了,他们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兴高采烈,雀跃有余。
9、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单贴在墙壁上,用来镇压驱杀毒蝎。如写:“谷雨三月中,天师到门庭。手执七星剑,斩杀蝎子精。”白水县人民于谷雨节也有类似的活动,如在黄表上写:“谷雨日,谷雨晨,奉请谷雨大将军。茶三盏,酒三巡,蝎子立刻化为尘。”用以驱除毒蝎。陕西西乡一带人民,每年在谷雨日天刚亮时,用柳枝鞭打四壁,以禳除毒蝎。
元旦的来历及各国习俗
元旦的来历
我国在1949年9月27日确立公历1月1为元旦,最早被说为新年是在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更多关于元旦的来历的写作素材尽在作文网zuowena。
元旦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我国在1949年9月27日确立公历1月1为元旦,在我国元旦1词最早起源于《晋书》,描述的是3皇5帝之1的颛顼,到现在已有5千多年的历史了,原文为”颛帝以孟春3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在古时,元旦还称作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最早被说为新年是在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很多人会误以为正月初1就是元旦,其实不是的,春节指的是农历正月初1,是我国农历算法,而元旦则是公历算法。但对我国来讲春节更加传统,而元旦则是世界性的节日。
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时间:
在中国历史上,“元旦”的具体日期随朝代更替而不同:
夏朝为夏历正月初1
商朝为夏历102月初1
周朝为夏历101月初1
秦代时期为夏历10月初1
汉代汉武帝太初元年时,邓同等人创建了“太初历”,重定夏历正月初1为元旦,尔后1直沿用至辛亥革命。
近代
每一年1月1日。按公历计,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世界各地元旦习俗
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所以各国“元旦”的日期也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
庆贺新年伊始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元旦的习俗。
缅甸——泼水嬉戏
缅甸人的新年,是在每年四月中旬的泼水节的最后一天,因此,缅甸人的泼水节和新年已合二为一了。泼水节通常历时三、四天,在节日的第二天,男女老少都有洗头的习惯,除非当天与生日相克,才改在第三天。节日期间,无论城乡,人人都身着盛装,互相泼水嬉戏,表示涤旧迎新之意。有的人用番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更多的人则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射。小孩用水qian.g向大人进攻,也不会受责骂。人们被泼得愈多,就愈高兴。反之,如果在泼水节期间不曾被他人泼水,新的一年将是不吉利的。每年一次的泼水节,也是青年们在良辰美景中交际的好时机,不少青年人借此良机结成良缘。>>
缅甸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一种说法是:有一年,缅王在宫中遇到神仙下凡,缅王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涤旧除污,迎新接福。
泰国——抬着“宋干女神”游行
泰国传统的新年,是公历的每年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的“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意为“求雨”),也叫“泼水节,北部泰族地区又称为“枇迈”。
新年的元旦早晨,家家户户洒扫清洁。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装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在游行队伍中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的掺有香料的水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互相洒水,喜笑颜开地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至爱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端着大盆小鹏的净水互相追逐泼水,以次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很是精彩动人。
柬埔寨——堆沙丘祝丰收
柬埔寨以释迦牟尼诞生日为纪元,每年佛历五月,公历四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为新年。新年期间各寺院都挂起佛教的五色旗帜和白色的鳄鱼像旗帜,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到寺院朝拜,并在长老指点下在寺院周围筑起五个或七个沙丘,预祝五谷满仓。
尼泊尔——朝拜神像
烤乳猪是菲律宾家庭新年饭桌上重要的传统食品。新华社/法新
尼泊尔的新年也是公历四月份,又叫光明节,新年这天人们首先沐浴,穿起节日盛装,然后把国王的宝剑放在神像的脚边,再将神像安装在装饰华丽的大型花车上上街游行,接受人们的朝拜。
伊朗——跳“祝火”
伊朗的新年是“诺鲁兹”,又是春节,是全国性的喜庆日子。节日从伊朗历一月一日(相当于公历3月21日或我国的农历春分节)到十三日这段时间。在旧年最后一个星期三的晚上,要举行跳“祝火”活动,迎接新年的来临。当夜幕刚刚降落,便见大街小巷燃起一堆堆篝火。一家老小围着火堆,在朗朗笑声中跳火开始了。小伙子一马当先,奔腾跨过;少年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飘然渡越;老人在袅袅余烟中缓步穿行;人人口中念念有词:“黄色(指面黄肌瘦,身体萎弱)予你;红色(指红光满面,体格健壮)给我”;祈求在新的一年无病无灾,永葆健康。
跳“祝火”结束后,少女们披着面纱,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边击银勺,边哼小曲,走邻访舍,索取糖果,名曰“讨吉利”。她们还站在阴影下或街巷拐角处,偷听过往行人的谈话,并用听到的第一句话来卜算自己明年的吉凶。
除夕,全家欢聚,吃顿丰盛的“团圆饭”。这时桌上摆着七样东西,其波斯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称为“哈夫特辛”。七样东西及其含义是:麦苗或豆苗——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苹果——硕果累累,鲜美滋润;醋——生活美满,有滋有味;蒜——驱除恶魔;金、银币——招财进宝,发家致富;香料(调味用)——生活美好;麦芽糖——生活甜蜜。此外,桌上还放着《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什叶派鼻祖阿里的画像,表示主人的虔诚;还有象征光明、诚挚、前程似锦的镜子、蜡烛、彩蛋和金鱼。
菲律宾人迎新年时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
一名菲律宾商贩在博卡韦整理一卷鞭炮。菲律宾小贩在马尼拉街头向人们兜售喇叭。菲律宾人庆祝新年的传统方式是放鞭炮、吹喇叭和戴色彩鲜艳的帽子。
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新春快乐。主人拿出各种美味甜点心和干果,款待客人。宴主或坐在茶炊旁饮茶,谈天说地,或围着一个大水烟袋轮流吸烟,欢度良辰。
郊游是“诺鲁兹”的最后一项活动。伊朗人认为,“十三”是个不吉祥的数字,所以正月十三日人们合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大小公园和绿野,游客如云,人们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流连忘返。
菲律宾——纪念民族英雄
菲律宾以民族英雄何赛·黎萨尔就义的日子——公历12月30日作为“元旦”。元旦时人们用长青树在市面到处搭起彩色牌楼,组成乐队沿街游行,花枝招展的秧歌队在锣鼓声中翩翩起舞,鞭炮声不绝于耳,呈现出一派热闹欢腾的气氛,家家户户以茶点、果品、瓜子等奉客。各种节日活动要持续一周。
日本——敲钟一百零八下
日本人以前是过两个新年的,即元旦和春节,同我国现在的情况相似。只是到近代才改为过新历年。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夕,日本人也有守岁的风俗,人们一边吃荞麦面条,一边观看电视台为新年编排的节目,男女歌星独唱比赛最受欢迎。午夜时分,寺庙香烟缭绕,钟声齐鸣,而且往往敲一百零八下。据说这是因为《佛经》里有“闻钟声,烦恼清”之句。日本人认为每敲一下,就会去掉一种烦恼,敲一百零八下,意味着清除所有的烦恼。钟声响后,人们涌向神社和寺庙,烧香拜佛,点签算命,称为“初诣”(意即第一次参拜)。据估计,每年从午夜到元旦,约有近8000万人参加参拜。元旦早晨,全家从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苏酒,共尝青鱼子、黑豆以及稍带甜味的酱油煮小干鱼等。据说这些象征吉祥的食物会带来子孙繁荣、身体健康。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按习惯要吃年糕汤,日本人叫做“御杂煮”。新年里,各户门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条草绳或用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有的还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许多公司大厦门口和街头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牌楼,以示庆贺。人们还将鹤、龟等象征长寿的动物剪纸贴在住宅内外,祈祷平安。同时还根据十二生肖,刻个年肖,相互赠送。邮政省还大量发行绘有年肖的“贺年邮票”。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之间,互赠贺年片成了最热门的祝贺方式,日本人称它为“飘舞的风筝”,遥致深情。在新年里收到谁收到的贺年片多,谁就会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财运亨通,格外喜悦。新年里,街坊四邻、亲戚朋友、孩子之间拜年的习惯仍然盛行。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恭贺新年”。“红白歌大赛”——日本人的“春节晚会”
新加坡——走亲访友
新加坡除夕时,孩子们有守岁的习惯,直至午夜等家长祭祀神灵和祖先后燃放了鞭炮才就寝。元旦起个大早,高高兴兴地从长辈们那里拿到“红包”(压岁钱)。过年时,人们爱吃油z..h.a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由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沿街表演。男女老幼穿着盛装,带上礼品走亲访友。
印度——额上涂红粉
印度人在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的图画。元旦清晨,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了面,道了喜,就互相把红粉涂在前额上。年轻人则把红墨水装进水qian.g里,射到亲友身上,以表示祝贺新年,吉祥如意。在印度的一些地区,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从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而且在过年的前五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英雄的人要与纸扎巨人“作战”,用点着火的箭射中它,纸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
朝鲜——送魔鬼迎吉星
朝鲜人过新年与我国的习俗大体相同,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怪,赐给幸福。但他们有一个特有的“送鬼”活动,元旦前夕他们先扎好一个稻草人,把一些钱塞到里面,等除夕午夜过后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当天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还要吃类似我国八宝饭样的“药饭”,用枣粉、松子加糯米,拌蜂蜜煮成,以示日子过得甜蜜。
印度尼西亚男孩在雅加达闹市街头试吹喇叭。2003年,雅加达市政府禁止节日期间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雅加达市民纷纷选购迎新年的传统玩具——喇叭。
韩国——放风筝玩跳板
韩国人在元旦这一天,全家除了团聚饭宴外,还要进行祭祀祈祷等活动。男孩子多半去放风筝,女孩子则跳跳板。
印度尼西亚——检查过错、请求原谅
印度尼西亚新年期间,人们穿着新衣服拜访亲友,并借此机会检查过去一年中的过错,请求原谅,双方互祝进步。
土耳其——借宿度年端
土耳其人在除夕晚上,男女老少都要痛痛快快的沐浴。然后穿上新衣裳,意为除旧迎新。但是在土耳其的其他地方,也有借宿度年端的习惯,人们在除夕吃过午饭,把家里整理妥当,便携儿带女往预先约好的亲友家去借宿,度过一年的开端。
埃塞俄比亚——燃篝火庆丰收
埃塞俄比亚人的新年是在每年的9月11日或12日。这正是雨季即将结束,收获就要开始的季节。除夕之夜,人们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各带一捆干柴兴高采烈地聚集在一起,在广场上燃起熊熊篝火。大家围着篝火欢歌狂舞,欢庆新年。在农村,节日里,男男女女都穿着用手工织成的柔软白布做的民族服装,挨门逐户,互相祝贺,迎接一年一度的收获季节。
尼日利亚——洗澡戏水
尼日利亚除夕夜晚,在农村的一些部落里,人们点燃火把,迎接新年。小伙子和姑娘们都到小河里洗澡戏水,谈情说爱,直到清晨。新年这天,大家可以尽情欢乐,不受部落戒律的约束。
坦桑尼亚——驱散妖魔祈求幸福
坦桑尼亚新年前夕,沿海的斯瓦希里族人家家户户要用木炭爆玉米花撒在物内的各个角落,以示驱散妖魔,祈求幸福;用玉米和菜豆煮饭盛于碗盘放在门前,供串亲的过路人随便食用。元旦那天,人们鸡鸣即起,姑娘们身着彩裙,走门串户唱民歌;早餐后,鼓乐齐鸣,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到海滩洗澡,以示洗去污秽,健康欢乐地迎接新年。
喀麦隆——除垃圾吃美餐
喀麦隆除夕夜晚,人们通宵不眠。第二天一清早,各家把屋里垃圾清除掉,然后吃上一顿美餐,表示进入新的一年。
苏丹——老年跳舞青年唱歌
苏丹人在元旦尽情玩乐一天,举办各种文艺、游戏、跳舞等项庆祝活动,与平日不同的是老年人跳舞,青年人唱歌。
加纳——节日桌上烧公鸡
加纳在元旦时,人们用棕榈叶建成各式各样的房子,在房子里放着节日桌,桌上摆着诱人的新年菜肴——烧公鸡,全家老小都围坐在桌旁,那些在过去争吵过的人,借此机会和解。
马达加斯加——赠送鸡尾鸡腿
马达加斯加在新年前的一周里,男女老少都不准吃肉,直到除夕晚餐才准吃些禽类。元旦这天,夫妇要向双方的家长赠送鸡尾,表示尊敬。向兄弟姐妹和至亲好友赠送鸡腿,表示关心和友谊,祝贺新年。
埃及——“涨水新年”
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相了,他们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法国——从一天看一年
法国人把元旦这一天的天气看做是新的一年的年景:刮南风,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一切顺利;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因此,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报,是人们最为关心的。
到了除夕,除了饮酒作乐以迎接新年以外,除夕夜里还必须把家中剩下的最后一滴酒喝完。据说这样才可以迎来新的一年的好日子。
意大利——摔摔打打过新年
2004年1月1日,一名男子纵身跳入罗马的台伯河,庆祝新年的到来。跳水庆新年的这项传统活动可以追溯到1946年。
意大利人的除夕是狂欢之夜。他们对新年除夕远比其它任何节日都要重视。当夜幕开始降临,人们纷纷拥向街头,燃爆竹放焰火,男男女女翩翩起舞,一直跳到午夜时分。这时,各家各户把家中一切可以打碎的破旧瓶瓶罐罐、盆碗碟盘,乃至花盆、澡盆等,扔出窗外,认为这样可以去掉烦恼和恶运,以示吉祥如意,除旧迎新。另外,元旦这天,各家各户都燃起一炉火,日夜不息。这样在一年里一切都会顺利兴旺。据说这种风俗是从古罗马时代承袭下来的。
2004年1月1日,柏林勃兰登堡门上空烟花绚烂。大批柏林市民聚集在勃兰登堡门前的广场上,喜迎新年来临。
德国——“跳进新年”
在德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风俗:除夕之夜,男人们聚集在一起,喝酒、玩牌直到午夜。快到十二点钟时,大家跳到桌子、椅子上,钟声一响,一个个往下跳,说是“跳进”新年,紧接着扔棍子,表示辞旧岁。
在农村,有传统的爬树比赛。每村选一棵又直又高的树,砍去树枝。元旦清晨,在赛场上选择十几株高达数丈的秃树,小伙子们顺着光溜溜的树干比赛爬高,谁最先爬到树顶,就是优胜者,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此外,德国人多在新年那天组成乐队,通街游行演奏,欢庆新的一年到来。
1月1日凌晨,当钟声敲响之时,人们按照传统习俗吃起了葡萄。根据西班牙语国家的习俗,人们要在新年午夜12下钟声敲响之时,吃下12粒葡萄,以祝愿自己的未来12个月内诸事顺利,心想事成。
西班牙——吃十二颗葡萄
西班牙人在除夕之前要设路障,放捕兽器,挖好陷阱,以对付除夕下凡的妖魔鬼怪。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一起尽情玩耍。等午夜十二点教堂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着钟声吃下十二颗葡萄,便是象征着新的一年十二个月都顺利如意。另外,他们认为小孩子在元旦那天打架、骂人或哭哭啼啼是不祥之兆。因此,家长在这一天为博得孩子的欢欣,几乎都要满足他们提出的一切要求。
葡萄牙——观看斗牛表演
葡萄牙斗牛之风盛行,每年元旦前后十天是斗牛的高潮,成千上万的人扶老携幼,潮水般涌向市镇斗牛场,以观看斗牛士的精彩表演。
比利时——向动物拜年
比利时的农村,有的农民习惯于向动物拜年,他们在新年的第一天凌晨便起床,走到马、牛、猪、狗等动物旁边,向它们说一声“新年快乐”。
英国伦敦市中心举行盛况空前的迎新年游行活动。游行队伍中一名男子骑着一辆十九世纪末的古老自行车。
英国——预测命运的“第一只脚”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开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人们常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亲友。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主人在新的一年里运气的好坏。如果迈进第一只脚的人是个快乐、幸福、有钱的人,主人将全年吉利;如果是个忧伤、不幸、贫穷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里将困难、倒霉。他们还往往根据来访者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来预测自己在新的一年中的命运。在同亲友谈话之前,先拨弄壁炉里的火,象征“开门大吉”。有些英国人有“守岁”的习惯,除夕之夜举家围坐,直至教堂鸣钟时才集体前往祈祷。人们高唱辞岁歌,围火跳起土风舞,彻底欢腾直到天明。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必须瓶中有酒,橱中有肉。因为他们说,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
瑞士——白雪压尘
瑞士人过年时,从屋外取些白雪,化成水,洒在地上压尘,然后进行清扫。瑞士人认为白雪是吉祥的。
与众不同的是,在瑞士阿彭策尔地区中部的居民,却是在每年一月十三日庆祝新年。庆祝仪式的参加者只限于男子,仪式也别具一格。它是以公元前46年的《儒略历法》为依据的。从前,阿彭策尔和格劳宾登等地区的居民拒不接受教皇格雷古瓦八世于1585年下谕的历法改革;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他们仍然信奉《儒略历法》的日月划分制,一直延续至今。
“冰雪老人”和“雪姑娘”是俄罗斯童话中的人物,每年举行的迎接“冰雪老人”仪式是莫斯科市新年欢庆活动的开始。
在庆祝仪式开始的几个星期以前,妇女们忙着制作男人们所穿的服装。人们用木头精心雕刻成的圆盘形头饰,有的象征房屋,有的象征桥梁和村落等。凡是参加庆祝活动的都装扮成女性,象征富有和善良。他们戴的假面具,面颊丰满,都是用蜡制作的。他们口含一朵小花,脸上的表情“千篇一律”。五光十色的头饰上,还饰有祖先的座右铭。
参加庆祝仪式的,除了漂亮的外型外,一些代表恶魔的极其丑陋的“木偶”也掺杂其中。木偶们的装束完全是用植物制作的,其中有松枝、松果、树皮以及蜗牛壳等等;所有这些拼凑起来的丑陋形象,其目的无非是让人们一下子就能望而生厌。这是美与丑、善与恶的鲜明对照!
无论是漂亮的“妇女”还是丑陋的“恶魔”,胸前和背后都挂着大铃铛,那富有特色的铃声随着他们的舞步叮当作响。村庄平时很静,但到了一月十三日这一天,村民们兴高采烈,喧声震天。青年人总是走在前头,他们穿戴稀奇古怪,手舞足蹈,喊声不断。人们认为,这样做大概可以把那些出没于漫漫冬夜的恶魔扫地出门。
捷克——圣诞节前夜吃鲤鱼
这一天的白天,人们成群地走东家串西家,踏着山谷中的积雪,大步走向偏远的农庄。当他们看到农庄主人时,便尽情地唱呀跳呀,主人就端出热咖啡给他们驱除寒冷,同时力图猜出来客在假面具掩盖下的真实身份。
夜幕降选自.优秀作文 www.zuowena.com临,庆祝者们回到村庄,村民们在阳台向他们发出欢呼。整个晚上,庆祝者们围着旅店和咖啡馆,用和白天同样的仪式来驱除每所房屋内的邪恶。人们唱着传统小调,开始畅饮,直至黎明。
节日过后,假面具统统付之一炬,但每年一月十三日,人们又制作假面具,并装饰一新,年年如此。
每年圣诞节和元旦前后,罗马尼亚农村都有各种拜年活动,人们手拿花杖、乐器,身披羊皮袄,拉着铁犁,载歌载舞地到各家去拜年祝福,一些手持花棍的罗马尼亚男青年参加拜年活动,身着民族服装的罗马尼亚农妇准备出门拜年。
保加利亚——喷嚏带来幸福
在新年前夕,保加利亚人把柏树枝折下来,再用五颜六色的绒线和彩带装饰起来。把这种装饰好的柏树枝扎成一束束的,让孩子们去给亲友拜年。他们认为,用这种装饰好的柏树枝轻轻地拍打别人,就会在新的一年中给他带来生活幸福,身体健康,诸事如意。在保加利亚的南部地区则另有一种风俗,那就是孩子们用石头去向客人贺新年。石头被当地人看作是财富的象征。所以孩子们去祝贺新年时,总是带去一块大石头,而主人们回赠糖果。
除夕的午夜,当时钟敲过十二点时,都要把灯熄灭三分钟,然后再重放光明。他们认为,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长将把第一只羊羔、第一头牛犊或第一匹马驹许给首先打喷嚏的人。
罗马尼亚——舞犁杖庆丰收
罗马尼亚人除夕时,在市内广场上竖起高大的圣诞树,搭起舞台演出各种文艺节目。市民们一面欣赏节目,观看焰火,一面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尽情跳舞。在农村,人们举着特别制作的木犁,上面装饰着各种彩带和纸花,沿街载歌载舞。
匈牙利——抢喇叭不算失礼
匈牙利人一般除夕忌食飞禽和鱼类。据说,吃了这些食物,幸福就会象飞禽那样飞走,象鱼儿那样溜走。在农村,除夕之夜用钟声送走旧岁,用歌声迎接新年。布达佩斯披上节日的盛装,年轻人手执喇叭,潮水般地涌向街头。喇叭是纸做的,约二尺长,能吹出各种美妙的音调。喇叭可以自己花钱买,也可以从别人手中抢,不算失礼。到了元旦这天,好友之间经常赠送两件礼物。一是一块镀金的镍币,镍币一面是翩翩起舞的女天使,另一面则刻上“祝您新年幸福”的美好字句。二是一个瓶装的玻璃器皿。内面绘上一头身穿红马夹的站立着的小肥猪,咬着奶头,举起右蹄向您致意,上面同样写着“祝您新年幸福”的字样。
古巴——泼水去旧
古巴人有泼水除旧岁的风俗,每逢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男女老幼尽情地玩耍歌舞,每人都准备好一碗水,等午夜的钟声敲过十二响后,大家便端着自己的一碗水,泼到屋外去,以示去旧迎新。
智利——通宵歌舞
智利人在除夕彻夜不眠,男女老少都穿上华丽的服装,参加节日的各种庆祝活动。午夜的钟声一响,人们便喜笑颜开地涌向公园和广场,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尽情地歌舞。一边跳舞,一边燃鞭炮放焰火,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哥伦比亚——“玩偶”被z..h.a
哥伦比亚在元旦的前一天,每一条街上都要做一个表示旧年的大玩偶。除夕午夜时分,“玩偶”被z..h.a得一片片飞散,大家便互相祝贺、亲吻、跳舞、唱歌。节日活动长达数天,此外还要举行假面舞会,人们在三天内要把手和脸涂成黑、白、黄各种颜色。
阿根廷——“花海”沐浴
阿根廷人过新年时,有一种十分文雅美妙的活动。他们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这天,地处南半球的阿根廷正是盛夏季节,全家人去江河中行“新年浴”,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下水之前,先将一篮鲜花瓣撒在水面上,然后跳进“花水”中沐浴,并用鲜艳的花瓣揉搓全身,以求幸福吉利。
2003年12月3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科帕卡巴纳海滩,一名女子下水向海上女神献花。新年前夕,约有200万人到海边参加这种特殊的新年庆典。
巴西里约热内卢市民每当新年到来之即都按照传统做法,在沙滩上点燃蜡烛,向大海抛掷鲜花,然后面向大海而立,许下来年的心愿。
巴西——进山寻果
巴西人视一种不易生长的“金桦果”为幸福的象征。每年除夕,等午夜的钟声响过后,人们便举家出动,高擎火把,哼着轻快的小调,兴高采烈地拥向树林中去,去寻找稀有的“金桦果”,找到的人如获至宝,立刻带回家中,小心翼翼地培植。谁找到的果子最多,谁就最幸福。
巴拉圭——冷餐五天
巴拉圭人将新年之前的五天定为冷餐日,大家都不举炊。等到元旦到来的那一天,教堂的钟声鸣响,才升火做饭,饱餐一顿,互祝新年快乐。这种习惯,和该国历史有关。当年巴拉圭被外族统治,国人奋起反抗,战争持续一年,粮食不济,处于弹尽粮绝的危险关头。之后,援军及时赶到,在元旦那天才有粮食补充。为了纪念昔日的艰辛,便有冷食和元旦举炊的习俗,以志不忘。
墨西哥——埋掉破烂
墨西哥在新年到来之前,农村人首先在村边挖一个深坑。除夕前各家各户进行大扫除,清除垃圾破烂,并把它丢进坑内。等到除夕的午夜,人们聚集在村边,一起用土将坑填平,以表示除旧迎新。
加拿大——筑雪墙挡妖魔
加拿大人把白雪看作是吉祥的象征。在新年到来时,不但不清除住房周围的积雪,反而把白雪堆在住房的四周,筑起一道雪墙。他们认为这道雪墙可以阻止妖怪邪魔的入侵,同时将带来幸福和欢乐。
美国——烧旧物狂歌舞
美国的除夕之夜,人们在外开篝火晚会。夜十二点,大家一起把旧物扔进火里烧掉,并围火歌舞,狂欢至黎明。新千年钟声敲响的时刻,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球下落。
北美的印第安人——红球挂在高柱上
2004年1月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的玫瑰花车游行。玫瑰花车游行从1890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现已成为美国新年节庆的标志性活动,但每年的主题和花车造型都不尽相同
北美的印第安人在除夕夜晚举行篝火晚会。人们头戴面具,身穿白色衣裙,手挽着手围着篝火一面高声呐喊,一面尽情狂舞。午夜的钟声响后,小伙子们把特制的一个大红球悬挂在高柱上。人们齐声欢呼:“新的太阳出来了!”“吉祥的一年又来了!”然后互相祝贺新年。
立春的含义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失之过早。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俗称打春,标志着一年春季的开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头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 315度时就是立春。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农民耕耘播种。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中国台湾地区将立春定为农民节。
立春其实是一个节气,是标志春天的开始,但是真正春天的开始,要看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了,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进入春天的时间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立春节气谚语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增产措施千万条,不误农时最重要。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
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
行下春风望夏雨。
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
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春寒有雨夏寒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雨水节气的由来及特点
雨水节气的由来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选自.优秀作文 www.zuowena.com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节气的概述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
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雨水节,回娘家”是流行于川西一带汉族节日习俗。
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怀孕穗子。该习俗现在仍在农村流行。
“拉保保”是四川一些地区的民间习俗。
旧社会,人们迷信命运,为儿女求神问卦,看自己的儿女好不好带,尤独子者更怕夭折,一定要拜个干爹,按小儿的生辰年月日时同、金、木、水、火、土,找算命先生算算命上相合相克的关系,如果命上缺木,拜干爹取名字时就要带木字,才能保险儿子长命百岁。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盛开一方之俗,传承至今更名拉“保保”。
在正月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还有不择时日地址所谓"拜拉路干爹"、"上门拜干爹"者。
是日,罗汉寺山门前,古柏森森的道路上人流如潮,巫卜星相、低钱香蜡、小食摊点、流动商贩,云集道旁善男信女,大家闺秀、公子哥儿、山民村姑,三五成群,拉拉扯扯,挤来拥去,欢声笑语,热闹非常。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背着、抱着、牵着娃娃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如果顾娃娃长大有常识就拉一个知书识礼有字墨的文人为干爹;如果娃娃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作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当"干爹",有的扯脱就跑,有的扯也扯不脱身,大都爽快的应允,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信任,相信自己的命运也会好起来。
雨水节气的特点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雨水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下雨开始,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在雨水节气的15天里
雨水到,草木萌动,我们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但是,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这时的大气环流处于调整阶段,全国各地的气候特点,总的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
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
这时冷暖空气的交锋,带来的已经不是气温骤降、雪花飞舞,而是春风春雨的降临。此时这一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已经升到0℃以上,甚至白天极端最高气温可达到20多℃,已经没有了降雪的条件,即便先人们以第一场春雨命名“雨水”,也是恰如其分的。
雨水时节,小麦进入了返青阶段,这时的小麦对水分的要求较高。而此时的雨量又是全年最少的时段。从《1971~2000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我们统计了2月份石家庄、太原、北京的平均降雨量分别只有7.4、5.2和4.9毫米,真可谓“春雨贵如油”。
西北、东北地区
雨水节气期间,我国的西北、东北依然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从2月份的平均气温来看: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沈阳的月平均气温分别是-1.0℃、-3.9℃、-9.7℃和-6.9℃,可见这些地方还没有摆脱冬季的寒冷,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
西南、江南地区
雨水期间,除了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以外,西南、江南的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温暖、早晚湿寒,田野青青、春江水暖。
按照四季的划分标准: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都在≥10℃-≤22℃时,春天便开始了。一般来说,这些地方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要在3月下旬,也就是一个月以后的"春分"时节才能到来。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如2004年的武汉在2月10日、长沙2月11日、南昌2月11日、南京2月13日就进入真正的春季了,时间足足提前了1个月。
根据1月和2月份的多年平均雨量显示:武汉为43.4、58.7毫米,长沙66.1、95.2毫米,南昌74.、100.7毫米,福建48.0、86.6毫米,可见上述地方的雨量,2月份相对1月份明显增加,能够满足小麦、油菜的生长需要。
华南地区
雨水节气期间,华南地区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
华南地区下列城市2月份的多年平均气温是:广州14.5℃、南宁14.1℃、海南岛海口18.7℃;上述城市2月份平均降水量分别是:69.4毫米、42.6毫米、35.0毫米。虽说雨量比黄河中下游地区多出好几倍,但这里气温高、蒸发量大,还是缺水。尤其是华南南部和海南岛的局部地区,这一时期的雨量仍比较少,往往会出现春旱。若受强冷空气影响,平均气温低于10℃的话,对早稻育秧、育苗十分不利。
如果说这些地区,“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乐章“奏鸣曲”: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
七一建党节的意义及习俗
七一建党节的意义
一个诞生于艰难困苦中的政党的生日,往往是在不经意的日子。险恶的环境使她无法从容地择取“良辰吉日”,但却更显露出其应势而生的意义。
作为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的准确生日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出来的。1938年5月,中央领导第一次提出党的生日时,根据的是当时在延安的两位参加过一大的同志——毛主席和董必武的回忆。他们只记得一个夏天,天气很热,大概在7月。因为无法准确考证,于是就把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一个似乎比不经意还不经意的日子。
许多日子因为某位伟人的诞生被历史重重地写上了一笔,日历上频添一页亮色,七月一日,也因为一个伟大的政党而变得不同凡响,熠熠生辉。
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他的生日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一刻,人们为他而聚,歌为他而唱。家人、朋友的礼物、祝福,证明所拥有的亲情、友情,赢得的喜爱和尊重。一个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政党,她的生日的庆祝是她赢得人民衷心爱戴的证明。党的领导人发表的节日贺词总要对党的未来加以展望。那虽不同于烛前的许愿,但却是一个选自.优秀作文 www.zuowena.com政党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标志。
每个人的生日都过得差不多,但会过生日的人,会使生日过得更有意义,成为人生的“加油站”。他能使自己的生日变成总结过去、计划未来的节点,从中汲取激发自身努力进取的动力。而一个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的政党,在节日氛围中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更多的也是对党的未来的理性思考,及时思考应对时代呼唤,增强自身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新方略。
近年来,中央领导几次在“七·一”期间发表重要讲话,谋划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新路线,使党的生日意义变得更加非同寻常。
实际上,每名党员都有两个“生日”。一个生日赋予自然的生命,一个生日是找到了终身奋斗的信仰。从某种角度讲,后者比前者更有意义。自然出生无可选择,而理想和信仰的抉择,却出自个人的意愿和理性,这一个生日才完全属于自己。
七一建党节的习俗
1.召开建党周年纪念大会。设主会场和分会场,分会场进行电视直播会议实况;
2.组织开展以“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为主题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推进月活动;
3.组织开展“当优秀公仆、创一流事业”征文活动;
4.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新党员宣誓仪式;
5.召开党务干部座谈会;
6.各基层党组织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
7.评选和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8.开展送温暖活动,各基层党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党员活动,机关组织青年党员走访慰问建国前老党员活动;
9.组织两级干部和党员骨干观看党风廉政教育专题片;
10.举办“辉煌的五年,历史的跨越——喜迎党的十七大”图片展。
植树节的由来及意义
植树节的由来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长着一棵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只有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手栽种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成材。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一次演讲中强调:我们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断植树造林,而且要造大规模的森林。此外,他还在许多着作和演讲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亲自植树。
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我国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纪念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绿化建设。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就曾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提议,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再者,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决定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选自.优秀作文 www.zuowena.com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着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今日的美国,树木成行,载道。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国外曾有学者对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过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这一计算是否精确姑且不论,就树木的实用价值而言,确是显而易见的。
一棵树可以生产200公斤纸浆,而这些纸浆如果要生产卫生纸,则至少有重为100克的卫生纸750卷。
在城市,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1公顷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夹竹桃、银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气湿度,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00公斤水,所以树林中的空气湿度明显上升。据计算,城市绿地面积每增加1%,当地夏季的气温可降低0。1摄氏度。
城市林带、绿篱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宽30米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8分贝。
林区每立方米大气中有细菌3.5个,而人口稠密缺少绿化的城市可达到3.4万个。有树木的城市街道比没有树木的城市街道大气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
城市防护林具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围在树高40倍以内,其中在10——20倍范围内效果最好,可降低风速50%。
在农田林网内通常可减缓风速30%——40%,提高相对湿度5%——15%,增加土壤含水量10%——20%。据测定,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大大削弱了雨滴的冲击力;地表只要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就可以把地表径流量减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减少到裸地7%以下。
一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水库,而建造这样一个水库需要投资千余万元。
有专家预测,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约有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陆地上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面临严重水荒。森林的丧失使许多地区风速增加60%——80%,因风灾而丧生的人就会上亿……
本文网址:http://m.zb258.com/zuowensucai/810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