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póuhuángtǔ
【成语故事】汉文帝时,廷尉张释之在处理盗窃汉高祖庙里玉环的案件上同汉文帝发生分歧,他不同意汉文帝的灭门九族的惩罚,就只处死小偷一个人。他说:偷一只玉环就灭门九族,那么偷走陵墓的一抔黄土该如何判决?
【出处】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史记张释之列传》
【解释】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用法】作宾语;指坟墓
【相近词】一抔土
【灯谜】坟墓
【英文】tomb
【成语例句】
◎大汤和老周们在我们面前如同一抔黄土。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有能力与自然规律抗拒,作为物质的肉身,迟早要化为一抔黄土。
【注音】yīchénbùrǎn
【成语故事】佛教中有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色即女色;声即歌舞;香即男女彼此契合;味即美味佳肴;触即顶撞;法即规范。佛门修道者必须要排除嗜欲,保持心地洁净,不被六尘所污染叫一尘不染。
【典故】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唐释道世《法苑珠林》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
【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和环境
【近义词】一干二净、冰清玉洁
【相反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灯谜】真空;玉宇澄清万里埃
【邂逅语】水洗玻璃;高山上的雪莲
【英语】benotsoiledwithaparticleofdustspotless;pure-hearted
【其它使用】
◎眼前,她不想拿这样的一尘不染的纯洁芳香的肉体去过早地换取金钱。
◎小村显得很干净,可以说一尘不染,路旁的美人蕉很热烈地开着。
◎我还记得那水泥地面上打了蜡,擦得一尘不染。
◎报载:上海北站工商行政管理所青年缉查队二十一名青年,在打击走私贩私、投机诈骗活动中,铁面无私,一尘不染。
◎我爱大海,它那一尘不染的黎明和万紫千红的黄昏,仿佛使我置身于一片诗情画境。
【注音】bùyīérzú
【成语故事】元朝时期,乐善好施的施济资助桂富五300两银子,让他赎回妻子与孩子,同时给他十亩田地。桂富五在地里挖出1500两银子偷偷到绍兴过好日子。施济去世后家道衰落。好友支德要施还母子去找那个不一而足的桂富五。可他对过去的恩人后代置之不理。
【出处】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公羊传文公九年》
【解释】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用法】作谓语、分句;用于句尾
【相近词】层出不穷、不壹而足
【反义词】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英语】toomanytobeenumeratedandsoon
【成语例句】
◎奴隶社会的权利主体里没有奴隶这种自然人,封建社会的农奴也只是半个主体,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法律地位不同,行为能力有差异的人权利能力也受到诸多限制,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节前一个多月,北京市就在紧锣密鼓地筹备"1996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其内容从"百款春联送祝福"到"百座饭店迎家宴",不一而足。
◎于是,以培养孩子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诸如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等等,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拼音】yīhuzhīye
【成语故事】春秋末期,晋国卿士赵国奠基人赵简子十分喜欢周舍直言不讳。周舍曾经立于赵简子门下三日三夜,说自己愿意效犬马之劳。周舍死后,赵简子每天只能听到一遍颂扬与赞美之词,他非常失望,认为众多平庸之人不如周舍,就像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一样。
【典故】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赵世家》
【释义】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用法】作宾语;比喻少量而珍贵的东西
【近义词】一狐之掖
【成语示列】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三回
【成语例句】
◎又孔子曰:'官事不摄,焉得俭?'且'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成语故事】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拼音】kuībaoyībān
【典故】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释义】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用法】作主语、宾语;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相近词】可见一斑、坐井观天
【反义词】巨细无遗、具体而微
【押韵词】云雨巫山、气息奄奄、蔚为大观、后不僭先、烟炎张天、不共戴天、孤孤单单、湮没不宣、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罪恶迷天、......
【成语示列】有的人孤陋寡闻,窥豹一斑,却喜欢夸夸其谈,炫耀自己。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
公聊相造清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行一意而已。
释义:意,意见想法孤,一个人。原意为谢绝请托,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处理案件。现指顽固按照自己的想法,独断独行,不采纳他人的意见。
故事:西汉时期,有个叫赵禹的人,是太尉周亚夫的属官司,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刘彻看到了他写的文章文笔犀利,寓意深刻,认为在当时很少有人及得上他。
汉武帝大为赏识,便让赵禹担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让他同太中大夫张汤一同负责制定国家法律
。
为了用严密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办事的官吏;他们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对原有的法律条文重新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当时许多官员都希望赵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条文修订得有个回旋的余地,便纷纷请他和张汤一起作客赴宴,但赵禹从来不答谢回请。几次以后,不少人说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
过了一些时候,赵禹和张汤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研究,决定制定知罪不举发和官吏犯罪上下连坐等律法,用来限制在职官吏,不让他们胡作非为。
消息一传出,官员们纷纷请公卿们去劝说一下赵禹,不要把律法订得大苛刻了。
公卿们带了重礼来到赵禹家,谁知赵禹见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闲聊。丝毫不理会公卿们请他修改律法的暗示,过了一会,公卿们见实在说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辞。谁知临走前,赵禹硬是把他们带来的重礼退还。
这样一来,人们才真正感到赵禹是个极为廉洁正直的人,有人问赵禹,难道不考虑周围的人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吗?他说: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本文网址:http://m.zb258.com/zuowensucai/1991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