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作文素材 > 经典诗词 > 导航 > 归园田居 其三 [魏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其三 [魏晋] 陶渊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典诗词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丰富的语言,这篇《归园田居 其三 [魏晋] 陶渊明》带给大家,希望对你的学习与生活都有所帮助!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注释】

南山:指江西庐山。

晨兴:早上起床。兴,起。

理荒秽:除杂草。理,整顿。秽,田间杂草。

带月:披着月光。带,一作“戴”。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草木长:草木长得高。长,这里易于作“长(chánɡ)”,因草木长得高,才易于打湿衣裳。

沾:沾湿。

愿无违:不要违背隐居躬耕的最初心愿。

【古诗今译】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赏析】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晋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九江)人。早年曾作过几次地方的小官,四十一岁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日即弃官归隐田园,直到老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后人所称赞。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对我国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有作品《靖节先生集》传世。

《归田园居》共五首,本篇是第三首,写的是诗人的劳动生活情况和隐居田园的决心。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慌,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虽说比做管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狭窄的小路被齐腰深的蒿草封盖着,晚上挂的露水打湿了诗人的衣裳,但衣服湿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初衷就足够了。“衣沾不足惜”一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恰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更为充分。这里的“愿”蕴含了诗人弃官归田以洁身自好的愿望,从另一个侧面看,也更能突出当时社会官场的腐败与黑暗。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白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带月荷锄归”,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粉饰。然而正是这自然平白的诗句创造了作品醇美的意境,形成了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l

-----------------------------------------

其三(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2)。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4)。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躬耕田园的具体描写,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南山:指庐山。稀:稀疏。形容长势不佳。

(3)晨兴:早起。理:管理,治理。秽(hui会):指田中的杂草。带月:

在月光下。带同“戴”。荷(hè贺):扛,肩负。

(4)狭:狭窄。草木长:草木丛生。夕露:即夜露。

(5)不足:不值得。愿:指隐居躬耕的愿望。违:违背。

〔译文〕

南山脚下把豆种,

杂草茂盛豆苗稀。

晨起下田锄杂草,

日暮月出扛锄归。

道路狭窄草茂密,

傍晚露水湿我衣。

我衣沾湿不足惜,

但愿不违我心意。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zb258.com其他人还在看

停云 [魏晋] 陶渊明


其一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5)。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6)。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7)。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8)。

其二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9)。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10)。

其三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11)。

竞用新好,以招余情(12)。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13)。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14)。

其四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15)。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16)。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17)。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18)!作品赏析序: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1),园列初荣(2),

愿言不从(3),叹息弥襟(4)。

这首诗共四章,约作于晋安帝元兴三年(404)春,当时诗人四十岁,闲居于家乡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停云”,凝聚不散的云。本诗和下面的《时运》、《荣木》都是模仿《诗经》的形式,从首句中摘取二字为题,题目与诗的内容无关。这首诗的内容,就是序中所说“思亲友也”。诗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和复沓的章法,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烘托描写,和不能与好友饮酒畅谈的感慨,充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诗中“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平陆成江”等诗句,则暗寓着诗人关怀世难的忧心。

[注释]

(1)罇(zūn尊):同“樽”,酒杯。湛(zhàn站):沉,澄清。醪(láo劳):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醒糟。

(2)列:排列。初荣:新开的花。

(3)愿:思念。言:语助词,无意义。从:顺。不从:不顺心,不如愿。

(4)弥(mí迷):满。襟:指胸怀。

(5)霭霭(āi矮):云密集貌。漾檬:微雨绵绵的样子。时雨:季节雨。这里指春雨。

(6)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伊:语助词。阻:阻塞不通。

(7)寄:居处(chū),托身。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抚:持。

(8)悠邈:遥远。搔首:用手搔头,形容等待良朋的焦急情状。延仁(zhù注):长时间地站立等待。

(9)平陆:平地。

(10)靡(mǐ米):无,不能。

(11)载:始。荣:茂盛。

(12)新好:新的美好景色,指春树。这两句说,东园的春树竞相以新的美好景色,来招引我的爱怜之情。

(13)于:语助词。征:行,这里指时光流逝。

(14)促席:彼此坐得很近。促:迫近。席:坐席。平生:平时,这里指平生的志趣、素志。

(15)翩翩:形容飞鸟轻快飞舞的样子。柯:树枝。

(16)翮(hé核):鸟的翅膀。敛翩:收敛翅膀。止:停留。相和:互相唱和。

(17)子:您,古代男子的尊称,这里指朋友。

(18)如何:意为无可奈何。

[译文]

《停云》这首诗,是为思念亲友而作。酒樽里盛满了澄清的新酒,家园内排列着初绽的鲜花,思念亲友而不得相会、叹息无奈,忧愁充满我的胸怀。

阴云密密布空中,

春雨绵绵意迷濛。

举目四顾昏沉色,

路途阻断水纵横。

东轩寂寞独自坐,

春酒一杯还自奉。

良朋好友在远方,

翘首久候心落空。

空中阴云聚不散,

春雨迷濛似云烟。

举目四顾昏沉色,

水阻途断客不前。

幸赖家中有新酒,

自饮东窗聊慰闲。

思念好友在远方,

舟车不通难相见。

东园之内树成行,

枝繁叶茂花纷芳。

春树春花展新姿,

使我神情顿清朗。

平时常听人们言,

日月如梭走时光。

安得好友促膝谈,

共诉平生情意长。

鸟儿轻轻展翅飞,

落我庭前树梢头。

收敛翅膀悠闲态,

呜声婉转相唱酬。

世上岂无他人伴,

与君情意实难丢。

思念良朋不得见,

无可奈何恨悠悠。

杂诗 其一 [魏晋]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注释】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逐:追,随着。

此已非常身: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落地:刚生下来。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

斗酒聚比邻:斗,饮酒的器具。比邻,近邻。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盛年:壮年。

及时:趁盛年之时。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再:第二次。

【古诗今译】

人生在世就像路上的尘土,原本就像飘泊风尘,没有根蒂。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世间人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非要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即使行乐,有酒就要邀请邻里朋友一起共饮。人生就如同时光一样,只要过去了,就不会重新再来,因此,要趁着年富力强,勉励自己,多做些应该做的事。

【赏析】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本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坎坷的经历造就了陶渊明对待世俗和人生与众不同的态度,因此,这首诗起笔就以人生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读来使人感到伤感,令人心痛。然而,诗人陶渊明又不同于那些寻常之人,屈服于世事,而是执著地在生活中追求温暖的朋友之爱,、崇尚快乐,劝解人们”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尤其令后人感叹不已的是是人在作品的结束之时,以经久不衰致名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警醒世人:时不我待,人当少时及时勉励自己,着实使人为之感奋。

全诗如朋友触膝长谈,朴实无华,丰富的人生哲理却深深地蕴含于其中,催人奋发,令人省思。

窦凤才

l

-----------------------------------------------

[说明]

按王瑶先生考论,这组诗的前八首辞意一贯,内容多叹息家贫年衰,及

力图自勉之意,当为晚年所作。第六首中说:“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渊明五十岁当为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前八

首即为这一年所作。后四首多咏旅途行役之苦,另系于晋安帝隆安五年

(401),时渊明三十七岁。

其一(1)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2)。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3)。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4)!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5)。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6)。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7)。

〔注释〕

(1)这首诗慨叹光阴易逝、人生无常,所以告诫人们,在短暂的人生之中,应相亲相善、及时行

乐、努力做人。

(2)蒂(dì弟):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陌(mò莫):田间小路,东西为陌。这里泛指道

路。

(3)常:永恒不变。

(4)落地:降生,一生下来。为兄弟:语本《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5)聚:招集。比邻:近邻。

(6)盛年:壮年。

(7)待:等待。

〔译文〕

人生像是无根蒂,

飘荡犹如陌上尘。

聚散随风无定处,

此生不是永恒身。

人来世上皆兄弟,

何必骨肉才相亲!

得欢不妨及时乐,

有酒招来左右邻。

壮年一去不重来,

一日之中无两晨。

抓紧时间自努力,

从来岁月不待人!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本文网址:http://m.zb258.com/zuowensucai/1601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