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奇怪,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我只喜欢独来独往很少会帮助别人,也不希求别人的帮助。纵然得到别人的相助,也会像还债似的报答于人。大有我不负天下人,也莫让天下人负我之势。然而,这多年支配着我的思想,却在那一次微笑的光芒中,瞬间变得如同一粒尘埃,飘散得无影无踪
那是一场连续两天的大雨过后,那条我每天上学必过的河上的水泥桥已被河水冲刷得找不到踪影。只有那座高高的旧木桥还架在河的两岸。那是一座只用两根并排的又圆又滑的木头架起的桥;平时我空着两手走过也要胆颤心惊的桥。
面对着那桥我犹豫着,还差10分钟就要上课了。我猛子扛起我的自行车,做了一个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的决定扛着车从木桥上走过去。开头的十几米,是在雄纠纠气昂昂的气氛中行进着,没感到什么。渐渐地,脚下的木头在拼命地抖着,木头下面湍急的河水使我头晕,腿越来越软,好像很难再支撑我的身体的重量。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木桥中央的。只剩下一半的路程了,我却再也挪不开脚步。曾想着一点点挪回去,可我连转身都困难,耳边哗哗的流水声使我近乎绝望了,几次想把自行车扔进河里。
正在我前进不能。后退不得的时候。突然,肩上的车子一下子轻了起来,继而渐渐离开了我的肩。是一只大手从我的手中取下自行车。那一刻,我真无法说出心里的感激。我慢慢扭过头是一张陌生的脸,脸上充满了微笑。时间没有容我仔细看,但只那一瞬间,却使我感到那微笑是那么真诚、可爱!
车子和我终于安全到达了对岸,满心的感激使我仔细地看了看那微笑的脸不算黑的皮肤,眯细的双眼掩不住真诚的目光。细碎的皱纹爬满眼角,干裂的嘴唇微微张开。啊,是一位40多岁朴实无华农民。
这是何等普通的一笑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却让我始终不能忘却,它使我第一次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东西,尽管那只是淡淡的一笑。许多年以来,那微笑一直深深埋于我的心中,我曾学着以同样的微笑扶起跌倒的儿童,帮着推一反艰难行走的货车或是一把雨伞给同学。而每一次当你不求回报帮助别人并与之真诚的一笑时,你才会真正体会到那埋于心底的微笑的真正含义与价值。那是一种称不上崇高但却让你足以自豪的滋味。微笑,寄予着美好的情感,我实在找不出恰当的词语形容它,或许,这句诗会表达它的含义吧与人玫瑰,留有余香!
点评题目既富诗意,也富哲理,且故事性强,很易吸引读者的注意。本文写出了自己遇到困难时得到别人帮助的事,更难能可贵的是写了这件事改变我过去的观念,使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常带着微笑去帮助别人,虽着墨不多,但升华了主题,开头结尾意蕴深刻,微笑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贯穿全文,昭示了人与人之间真诚关怀的力量。
中考满分作文2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当我在外婆耳畔低吟起这首歌时,我看到外婆眼中泛起的光,还有映射出的,早已泪流满面的我。
那时的我还是个孩子,外婆也并不是一个老人。微微松弛的脸和悄悄爬上的细纹,丝毫没有掩住美丽的容貌和医生特有的严谨干净。
我的每一天,都浸润在《外婆桥》的旋律中。外婆的声音很好听,被时光磨平了尖锐,剩下的只有江南独有的柔美温婉。我时常爬上沙发,坐在外婆膝头,外婆桥便抑扬顿挫地拂过耳畔,柔软的吴语似清风抚摩着我的每一寸肌肤,挟走春的困乏,夏的燥热,秋的凉意,冬的刺骨。
童年,是每个孩子的梦,是每个大人忘不掉的回忆,也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在作者孩提时代的乐土——北极村里,处处都留下了作者童年的脚步,这里到处充满了一种幸福的气息——家的气息。它伴随着作者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充实的童年生活。
作者有一个爱她的父亲。
她的父亲是一个爱孩子却又不溺爱孩子的好父亲。
寒冬上山拉柴时,父亲会让她干一些比较重的活来锻炼她,也会在过节的时候给她做独一无二的花灯。可惜的是,这位好父亲没能走到年老就过世了。
童年时代也会有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情。
作者小学的时候,她的班里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面“照妖镜”,其实就是一面能反光的小镜子,不过这面镜子不是用来照自己的,它们都有同一个“攻击目标”——老师!
同学们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等老师转过身去往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就会把光射到老师的后脑勺上去,气得老师火冒三丈。
那时的电影和现在是不一样的。
那时的露天电影深受大部分人们的喜爱,一群人带着小凳子去一块儿看,虽然条件不好,但观众们也会看得心满意足。小孩子们而是会跑到几公里,十几公里外的连队去看。别看远,他们却是不怕累的。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小巷子里度过的,那时玩伴多,邻里和睦。很多时候,一群老人也会带上凳子,坐在一起谈谈心,织织毛衣。
记得那时候我们女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做饭”了。
先“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就去别人家的门前摘人家的植物,然后跑回来,这些植物就当作做饭的材料了。我们“下厨”的地方是在“万田之上”的一个大石墩上。望着一片长满庄稼的土地,再去捣那些植物,感觉真是太惬意了!
童年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大事、小事,好事、坏事。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永远不会失去它们的光泽。
本文网址:http://m.zb258.com/chuzhongzuowen/637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