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期间,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一部名叫《冲出亚马逊》的电影。它讲述了1999年8月,我国两名特种兵前往美洲亚马逊“猎人”学校参加超乎生理极限军事训练的经历。
猎人学校的训练是残酷的,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在训练过程中,他们进行了爬网、攀岩、野外生存、与贩毒分子交战等的练习与考验。
其中“吃饭”也是训练的一种。所有人的食物就是一个玉米饼、一碗汤和一公斤生牛肉,这些食物可是一般人吃不惯的。可想而知,连吃饭都这样,其它高强度的训练就别提有多难了。
这还是一般的训练。一次野外生存训练中,总教官装扮成恐怖分子将他们抓住,拷问他们谁是指挥官,两名中国士兵毫无惧色,被绑住胳膊的王晖还将恐怖分子头子踢倒在地,最后才发现是总教官。
一幕幕精彩的画面还在我的脑海中放映,电影就结束了。思考着中国特种兵的毅力,回忆着他们最后的成功。其实,说真的,与电影里的训练比起来,我们的军训、我们的学习哪里算苦,算得上是享福了。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叫累叫苦,坚持不住。
现在的孩子都是生活在父母的臂弯之下,不愁吃喝冷暖,天天悠然自得,但身体缺乏锻炼,思想意识也很差。只有军训,才能让他们知道苦与累,知道在家里好,知道父母的爱,知道感恩。
电影告诉我们,我们不过是温室里的花朵,不经历风霜雪雨,永远开得不完美。电影让我们知道,走向成功就要向两位中国士兵学习,吃得苦,有顽强的意志力,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向困难进发。
这就是电影播放的目的,不是吗?教我们军训还不算苦,人生的道路上比这苦的还很多。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让我们能够吃苦,学会吃苦和懂得吃苦,做生活中的强者。
合上最后一页书,往事如过电影一般,在脑海里浮现,蓦然回首,我的童年,索然无味……
高尔基的童年充满了无限的黑暗,残暴,恐怖,自私与贪婪的,如果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可以说高尔基根本就没有实际物质上的童年,甚至可以说他根本就“没有”童年。但在我看来,高尔基拥有童年,而他的童年比我们任何人的童年都要有意义!在他的童年中,他虽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挥金如土,不能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正是如此,高尔基才看到了与常人所不一样的世界,也确立了常人不一样的人生目标!
而在当今社会,我们既无法享受快乐,也无法像高尔基一样,在生活的磨练中得到成长。我们就像一条条无助的鱼,日复一日地游弋在无边的题海中。甘罗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典范为后世的父母们所津津乐道的。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步甘罗的后尘,希望他们少年老成,光宗耀祖。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没有童心,缺少童趣的社会,这里缺少晶莹剔透的童话故事,这里没有浪漫与唯美,没有诗意和趣味!
我们的生活单调而枯燥,从早到晚,就只知道学习。心中那个五彩的梦开始渐渐变得暗淡起来,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也渐渐淡漠了,刚刚开始的花季也变成了灰色。童年在我们眼中被曲解,我们所谓的“童年”就是游戏机、肯德基、阿迪达斯,那些物质上的满足。我们常常坐在窗边仰望星空,双手托着下巴,一遍又一遍地,数着我们的孤独。
“每个人的童年未必都像童话,但是至少该像童年”,很遗憾,我们的童年既不像童话,也不像童年。
我们是一群没有童年的孩子!
今天,上了《风筝》一课,才初识到鲁迅的沉重,这是初中以来学的第一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便感受到了许多的不同。开门见山地写出了文章的主旨,对于精神虐杀的悲哀,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样的景物描写无不体现出一种悲凉的基调,下文的抒情便可如鱼得水,畅谈出自己那可悲哀,忏悔的心境。接着便想到了家乡。在故乡,每逢放风筝的时节,必然是杨柳已发芽,山桃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突然又是一个转着,故乡已过,现处北京,北京的冬季,寒冷的冬季,四面都是严冬的肃杀,对于故事的回忆只能牵挂在那伶仃的风筝上了,同时,我对文章的记忆也牵挂在那点点风筝上了。其后,长篇幅的讲述了对于弟弟放风筝的态度,在鲁迅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因为在他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一日,鲁迅发现了自己的弟弟苦心孤诣的躲在什物房里做风筝,便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毁掉了弟弟的风筝,但没想到,这同时也毁掉了弟弟的那童年的乐趣,换来了今生难以忘却的悲哀与忏悔,这与寒心的天气,冷漠的环境岂不正好相呼应?妙就在此,字字句句无疑更沉重了,更堕落了,更冰凉了。之后,鲁迅中年时,在一篇国外的讲论儿童的书,顿时明白了以前的愚昧,以前的缺失,以前的过错,以前的麻木此时,才会想起自己不应该毁掉弟弟的风筝,毕竟,玩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开始意识到自己童年时代的缺失,缺失那颗童心,这也是造成他悲哀的原因,原来,这些年来,都被社会、繁重的思想埋没了那颗本应拥有的玩世童心,望着窗外,想到一去不复返,心就开始不竟堕下去了,很沉重很沉重地堕着,堕着。最后,鲁迅想到了许多挽回方案,送弟弟风筝,赞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实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看到此,不禁又为作者发一把同情之心,与绝望之情。或是求弟弟的宽恕,但求出去了,弟弟却早已将此事淡忘,何再来什么宽恕?仿佛看到了往事的沧桑,许多的不应该,一切的不应该,将故时抹上了灰暗的烟云,刻上了崎岖的划痕从迷茫中悔悟过来,现实又是给作者那般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我也沉重不已,不知是不是也被生活麻木了?我不知道,更不想知道。
清晨的露水滋润了童年懵懂的渴望,朝阳的光辉照亮了窗外朦胧的世界。
纯真童年,如梦境一般晶莹剔透;如梦境一般令人沉醉,但似乎只需要一瞬间,一切都变成了过去,化作白雾,现在人生的秋日风景之中。
这一本图文并茂的《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自传,记录了民国十二年的老北京,记录了英子天真目光中的点点滴滴;英子在这座老城中逐渐成长的欢乐与忧愁。这本书通过孩子天真的目光和口吻,展现出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的略带悲伤的复杂情绪。
在惠安馆里,英子与几乎没人搭理的秀贞成为了朋友,并对他的处境深表同情;搬家之后找到草丛里的小偷却不认为它是坏人,并经常来找他;看到街上拉在车上的囚犯,便是疑惑与同情。
在英子的世界里,似乎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在英子的世界里,似乎有着那么多对这个世界的不解与好奇,这大概就是小孩们心中那种好奇的心吧。英子在这样的世界里,逐渐成长,内心也愈加坚强。
在《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通过毕业典礼穿插着的许多回忆,淡淡地写出了父亲的去世。英子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成熟地往医院赶去,从此,英子的童年已经逝去,将要担上生活沉重的担子。
是的,童年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短暂瞬间,我的童年早已离我远去,在我的心中它的记忆似乎也并不清晰,只是依稀记得某些瞬间——美好的或痛苦的。
从疯女人秀贞,一同玩耍的妞儿,草丛中蹲着的小偷,到缓缓地骆驼队,缓缓地马车,缓缓地岁月,这一切随着童年的时光,告别了英子。只有童年的这段回忆,却在英子身后的影子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成长中,终究会得到一些东西;也终究会失去一些东西,不足为奇。
一切悲欢离合,都融在了时间的流里,悄无声息的离去,但它在时光上留下的火光却永不熄灭,伴随着我们抬起头,向着明天勇往直前。
我看了《风筝》这篇文章后,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了鲁迅认为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才玩的,所以他很不喜欢风筝。鲁迅还有一个十岁的小兄弟。小兄弟非常喜欢玩风筝,而鲁迅又不让这一个小兄弟玩;每一次这位小兄弟想玩时,只好看一下天上的风筝。小兄弟不能玩风筝是还有一个原因的,就是他买不起。有一天,小兄弟在看风筝的时候,看见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非常高兴。而鲁迅却把这些行为看成笑柄,可鄙的。有一天,鲁迅忽然觉得似乎多日没见这位小兄弟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花园拾竹。鲁迅恍然大悟,便跑去很少人去的堆积杂物的小屋里,推开门,果然在什物中发现了他,他正在做风筝,鲁迅看到了马上把风筝给踏坏了,把小兄弟伶仃地留在了小屋里,后来他怎样,鲁迅也没有留心。然而,鲁迅的惩罚终于到了,他不幸地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又想起二十年前那一件事,而鲁迅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在那时候,他们又见面了,谈起了童年的往事,鲁迅正想求他的宽恕,小兄弟却说什么都忘记了,鲁迅的心从此只得沉重着。我看了这篇文章,觉得鲁迅是一个很不喜欢风筝的人,认为风筝只是没出息的小孩才玩的,最后,鲁迅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那时很后悔,因为鲁迅以为玩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那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鲁迅小时候家庭很困难,常要拿东西去当铺,每天都要干家务,所以他认为玩是很浪费时间的,他自己不玩,还很固执,不让自己的朋友玩,所以他长大后后悔了。我以后不能学鲁迅那么固执,对人要宽容。
总在秋季落叶一人对窗感叹思绪万千,在万物败蕴含新生之时,不如将身心一同沉沦在秋的海底。
初入秋天的山时,便见绿间透黄的叶在修建华街,与众不同的地面在叶片并肩交织完成后宣布竣工,好似一片翠绿的湖面浮积着几点红的黄亮的光,让人感到一派秋高气爽,沁心凉气。踏着毛毯开启下一段旅程。
已到山腰,不再是春天的那般林密,有的只是枝叶被踩断的声音在树干间碰撞回响,清新泥土味揉着水流的脆响,这自然一定胜过物质带来的震慑。一片金色屏障从这里一直渗透到被洁云飘盖不知多远外的天空,鸟儿起舞歌赞这盛世,花色鞠身敬赞这盛世,露珠滚落润赞这盛世,这一切的一切在众灵姿态下绽开。
这到山顶的路上也不乏寻求美的心灵,最适宜的便是在满头汗珠的情况下掬一捧河水痛快的冲上一把脸,感受冰凉水气混杂秋色从指尖跃进骨髓的畅意,冲刷掉这一路的疲惫,直登山顶。
现已登达山顶,不敢说比肩神明却也是俯瞰芸芸众生,高处的山风轻抚面颊,吹动着冒出头的汗水,仿佛秋的画手已将凉这个字调进色盘中的金黄,一笔勾描出这令人贪恋的秋,透过云窥望接连的山,那似乎也已经是秋的营地,几片红枫似梦似幻地飘落,在眼前的一瞬就是无尽的永远,在土地上留下对未来的暗号。
不觉到了傍晚,并不是夏的燥热也并非冬的寒冷,是介于之间的寂愁的温柔罢了。微风正好,夕沉林海,鱼跃归静,叶落长安,残阳色渗,云烧火燎,碎霞编梦,秋落眉间。大体所有被掩埋在死寂或是心底的一切都需经过一段酿制后方可容纳。有人爱秋蕴养新生,有人狠秋埋葬美苦,他们或好或坏,同四季更替般无法逃避,唯一能做的只有面对,面对不公,面对不平。这感悟也许大哭,也或大笑,又或不语,都是生命中秋季的美。花落,叶败,淡漠之际,不留恋山后的安慰,踏上征途。四季轮盘转不过秋。放下过去,苦中寻美,寂中独乐,哪管不被理解。我是寻常的题材,任务是为了让他不同寻常。特此,落笔。(公众号:平静初语)
前几天,我看到了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想到了阿炳那坎坷的经历和那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敬佩,我联系到了自己,毫无没有像阿炳一样坚强!
二年级暑假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尹老师那里学习毛笔字,一开始我还觉得感觉不错,可是练了几个月我一个同学也来了,他就练了几次,就不想练了,说是桌子太矮要腰弯下来写,最重要的是要站着写两个小时,太难了!我想想,他说的也是,难怪我每天回家,腰又酸腿又酸的,算了吧,我也不练了,有什么好练的呀!妈妈也拿我没办法,只好顺着我。在我不练的这段时间内,她经常搜集一些人坚持不懈做什么事情的例子给我看,让我受这些人的影响,继续练毛笔字。我也知道妈妈的用意,不想辜负妈妈的一片苦心,可又不想去练,内心挣扎得很,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和妈妈说妈妈,我还是去练毛笔字吧!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起同我去尹老师那边重新报了名,尹老师说你走的那段时间正好考级,假如你不走马上就考七级了,后悔吧?我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以后做每一件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然会得不偿失的!
秋天,虽没有春的生机勃勃,虽没有夏的绚丽多彩,虽没有冬的晶莹剔透,但是秋有它自己的性格,所以我爱秋,我更爱家乡的秋。
“看”秋
看,田野里稻谷笑弯了腰,玉米乐开了怀、、、、、、远远望去,一片金黄,微风轻轻一吹,好似翻滚的金浪。我多想化做微风,轻轻的抚摸它们;我多想化作稻谷,和它们一起享受雨的滋润,阳光的洗礼,微风的呵护。【执笔作文网 www.zb258.com】
“闻”秋
闻,用鼻子闻一下,闻到的是秋的清爽、成熟;用心闻一下,闻到的是秋的舒畅、愉快。我喜欢用心去闻秋,因为,用心可以闻到它的独特、稳重、、、、、、你呢?你试过用心去闻秋吗?试一试,你会闻到心中的梦想。
“摸”秋
摸,捡起一片金黄的叶子,用手去感受秋的凉爽,用心去聆听秋的祝福。刹那间,你会觉得,全身都被洗礼了,特别是心被洗礼的那种感觉,是无法形容的。
“听”秋
听,金鸡一声长鸣,家乡的人们睁开那困倦的双眼,这个小城开始沸腾了,孩子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背起书包上学,大人们也都忙着自己的事儿,可他(她)们的脸上却挂满了笑容。都说秋风送爽,秋不仅送来了凉爽,还送来了欢乐与祥和。
家乡的秋只有用心去聆听,只有用心去感觉,才会知道它的美。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本文网址:http://m.zb258.com/chuzhongzuowen/1132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