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作文素材 > 经典诗词 > 导航 >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精选4篇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精选4篇

经典诗词都是文字中的精髓,在文字的表达中添加一些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给大家推荐《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精选4篇》的内容,或许在下一次你能用到它!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篇一】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狂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着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朝代:明代

作者:赵时春

原文: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直待清霄寒吐月,休教白发老侵人。

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

群品欣欣增气色,太平依旧独闲身。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篇二)

(一)吴门田家十咏其七

(宋·毛珝)

村村鼓笛乐秋成,露未凝霜水未冰。

无赖酒家偏罔利,隔年早挂上元灯。

(二)元宵雨十六日晴二首其二

(宋·李洪)

衢路人骈叠,春来乐未曾。初圆新岁月,竞赏上元灯。

秉烛游还懒,敲门唤不应。沃愁须底物,况有酒如渑。

(三)上元前大雪即晴

(宋·杨万里)

腊前三白已奇绝,年后六花仍作团。才定忽斜偏有思,欲消还冻不胜寒。

且留大地万银屋,要伴青天孤玉盘。今岁上元君记取,红灯白月雪中看。

(四)上元雨

(宋·陆游)

城中酒垆千百所,不忧不售惟忧雨。今年上元灯满城,曲巷深坊闹歌舞。

天公不借一日晴,风吹灯死雨如倾。家家移床避屋漏,不闻人声闻屐声。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篇三】

1.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2.过了元宵八日间,琴堂歌舞献慈颜。七闽山水须眉秀,三楚云烟杖履闲。痴绝不妨公事了,欢浓莫于酒杯悭。明年今日迎新霈,锦轴荣封鬓未斑。——罗子衎《寿林仲乔尊人》

3.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丘逢甲《元夕无月》

4.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烟空但仰如膏润,绮席都忘滴砌声。更待今宵开霁后,九衢车马未妨行。——韩偓《元夜即席》

5.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贺铸《思越人》

6.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无欢不必游花籍,有病何须置药篮。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华岳《二月二日即事》

7.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纳兰容若《清平乐·上元月蚀》

8.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9.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1.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1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3.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14.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5.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zb258.com延伸阅读

古诗十九首 [汉] 汉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作品赏析【注释】:

出自《古诗十九首》之一。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

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

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

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

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

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

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

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

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

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

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

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

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

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

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

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

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

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

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

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

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

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

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

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

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

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

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

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

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

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

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

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曹旭)

----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汉] 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注释】:

出自《古诗十九首》之二。

叠字用得相当漂亮。

她,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为什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如此用心;为什么,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什么呢?望见了园久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无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

(《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

远行人的心儿。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

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

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

本诗定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的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平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平凡。

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就是本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诗的结构看似平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照之妙。诗境的中心当然是那位楼头美人,草色柳烟,是她望中所见,但诗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见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远行的荡子--代她设想,则自然由远而近,从园外草色,收束到园内柳烟,更汇聚到一点,园中心那高高楼头。自然界的青春,为少妇的青春作陪衬;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美到了极至。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发的悲声才分外感人,也只是读诗至此,方能进一步悟到,开首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草树,早已抹上了少妇那梦思般的哀愁。这也就是前人常说的《十九首》之味外味。如以后代诗家的诗法分析,形成前后对照,首尾相应的结构。然而诗中那朴茂的情韵,使人不能不感到,诗人并不一定作如此巧妙营构,他,只是为她设想,以她情思的开展起伏为线索,一一写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诗歌结构的自然曲折。

诗的语言并不经奇,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六个,但是贴切而又生动。青青与郁郁,同是形容植物的生机畅茂,但青青重在色调,郁郁兼重

意态,且二者互易不得。柳丝堆烟,方有郁郁之感,河边草色,伸展而去,是难成郁郁之态的,而如仅以青青状柳,亦不足尽其意态。盈盈、皎皎,都是写美人的风

姿,而盈盈重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试先后互易一下,必会感到轻重失当。娥娥与纤纤同是

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划,如互易,又必?格不顺。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胧而清晰,烘托刻画了楼上

女尽善尽美的形象,这里当然有一定的提炼选择,然而又全是依诗人远望或者悬想的的过程逐次映现的。也许正是因为顺想象的层次自然展开,才更帮助了当时尚属

草创的五言诗人词汇用得如此贴切,不见雕琢之痕,如凭空营构来位置词藻,效果未必会如此好。这就是所谓“秀才说家常话”。

六个叠字的音调也富于自然美,变化美。青青是平声,郁郁是仄声,盈盈又是平声,浊音,皎皎则又为仄声,清音;娥娥,纤纤同为平声,而一浊一清,平仄与

清浊之映衬错综,形成一片宫商,谐和动听。当时声律尚未发现,诗人只是依直觉发出了天籁之音,无怪乎钟嵘《诗品》要说“蜂腰鹤膝,闾里已具”了。这种出于

自然的调声,使全诗音节在流利起伏中仍有一种古朴的韵味,细辨之,自可见与后来律调的区别。

六个叠词声、形、两方面的结合,在叠词的单调中赋予了一种丰富的错落变化。这单调中的变化,正入神地传达出了女主人公孤独而耀目的形象,寂寞而烦扰的

心声。

无须说,这位诗人不会懂得个性化、典型化之类的美学原理,但深情的远望或悬想,情之所钟,使他恰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个性与典型意义。这是一位倡女,长

年的歌笑生涯,对音乐的敏感,使她特别易于受到阳春美景中色彩与音响的撩拔、激动。她不是王昌龄《闺怨》诗中那位不知愁的天真的贵族少女。她凝妆上楼,一开始就是因为怕迟来的幸福重又失去,而去痴痴地盼望行人,她娥娥红当也不是为与春色争美,而只是为了伊人,痴想着他一回来,就能见到她最美的容姿。因此她一出场就笼罩在一片草色凄凄,垂柳郁郁的哀怨气氛中。她受苦太深,希望太切,失望也因而太沉重,心灵的重压,使她迸发出“空床难独守”这一无声却又是赤裸裸的情热的呐喊。这不是“悔教夫婿觅封候”式的精致的委婉,而只是,也只能是倡家女的坦露。也唯因其几近无告的孤苦呐喊,才与其明艳的丽质,形成极强烈的对比,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在自然真率的描摹中,显示了从良倡家女的个性,也通过她使读者看到在游宦成风而希望渺茫的汉末,一代中下层妇女的悲剧命运--虽然这种个性化的典型性,在诗人握笔之际,根本不会想到。

(马茂元赵昌平)

白马篇 [唐] 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描绘豪侠的形象。“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讲述豪侠的倜傥不群和武艺高强。“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表达豪侠不拘礼法,疾恶如仇。“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虽写豪侠的爱国精神,实则也隐隐流露出诗人想建功立业的寄望。“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最后四句是说打败敌人,胜利归来,既不会阿附权贵、居功邀赏,也不自命清高,隐居草野,要继续过游侠生活。在这首诗里,诗人以热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刻划了一个武艺高强、报国杀敌、功成退隐的侠客形象。他出身高贵,剑如秋霜,袍饰明珠,艺高胆大,堪与名侠剧孟比肩。他虽身玺百战,威震胡虏,但功成后又任性使酒,不肯俯身下拜萧何曹参之类的高官,而是隐居于荒山野径。他潇洒倜傥,豪迈勇敢,不拘礼法,疾恶如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富于爱国精神。当祖国的统一和安定受到威胁时,便“发愤去幽谷,从军向临洮”,不计身家性命,英勇杀敌,立功疆场,而胜利归来时,既不阿附权贵,居功邀赏,又不消极退隐,逃避现实。在这个形象身上,集中体现着李白的任侠思想。显然,他的这种任侠思想和他进步的政治理想,他的反对腐朽权贵的斗争精神是有密切关系的,因而也显示了这种任侠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帝京篇 [唐] 骆宾王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五纬连影集星躔,

八水分流横地轴。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三条九陌丽城隈,

万户千门平旦开。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

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钩陈肃兰戺,璧沼浮槐市。铜羽应风回,金茎承露起。

校文天禄阁,习战昆明水。朱邸抗平台,黄扉通戚里。

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小堂绮帐三千户,

大道青楼十二重。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

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王侯贵人多近臣,

朝游北里暮南邻。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赵李经过密,萧朱交结亲。丹凤朱城白日暮,

青牛绀幰红尘度。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钩采桑路。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延年女弟双凤入,

罗敷使君千骑归。同心结缕带,连理织成衣。

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兰灯灯九微。翠幌珠帘不独映,

清歌宝瑟自相依。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始见田窦相移夺,

俄闻卫霍有功勋。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

朱门无复张公子,灞亭谁畏李将军。相顾百龄皆有待,

居然万化咸应改。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春去春来苦自驰,争名争利徒尔为。久留郎署终难遇,

空扫相门谁见知。当时一旦擅豪华,自言千载长骄奢。

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黄雀徒巢桂,

青门遂种瓜。黄金销铄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

红颜宿昔白头新,脱粟布衣轻故人。故人有湮沦,

新知无意气。灰死韩安国,罗伤翟廷尉。

已矣哉,归去来。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

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汲黯薪逾积,

孙弘阁未开。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注释】:

该诗约作于上元三年担任明堂主簿时。诗前有《启》,介绍说是应吏部侍郎“垂索”而作的。该诗取材于汉代京城长安的生活故事,以古喻今,抒情言志,气韵流畅,有如“缀锦贯珠,滔滔洪远”,在当时就被视为绝唱。它不仅是诗人的代表作,更是初唐长篇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堪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媲美,被称为姊妹篇。

全诗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山河千里国”至“黄扉通戚里”),状写长安地理形势的险要奇伟和宫阙的磅礴气势。此部分又分作三个小层次。开篇为五言诗,四句一韵,气势凌历,若千钧之弩,一举破题。“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对仗工整,以数量词用得最好,“千里”以“九重”相对,给人一种旷远、博大、深邃的气魄。第三句是个假设问句,“不睹皇居壮”。其后的第四句“安知天子尊”,是以否定疑问表示肯定,间接表达赞叹、惊讶等丰富复杂而又强烈的情感。此处化用了《史记·高祖纪》中的典故:“萧丞相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见丞阙壮甚,怒。萧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悦。”只有熟悉这一典故,方能更好体会出这两句诗的意韵。它与开篇两句相互映照,极为形象地概括出泱泱大国的帝都风貌。以上四句统领全篇,为其后的铺叙揭开了序幕。

第二个小层次描写长安的远景:“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这六句七言诗,从宏观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庞大壮丽的立体图景。天地广阔,四面八方,尽收笔底。星光辉映,关山绵亘护卫,沃土抚育,帝京岂能不有!六句诗里连用“五”“八”“一百二”“三十六”等多个数字,非但没有枯燥之感,反而更显典韵奇巧,构成鲜豁之境和独特的景象。此为首句“山河千里国”的细致绘写。

第三个小层次为长安的近景刻绘:“桂殿嵚崟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直入云宵、耀眼辉煌的宫殿,温馨艳冶的禁闱;宽畅而通达的大道,复道凌空,斜巷交织。此为对“皇居壮”的具体刻划。六句诗阐明了帝京的壮观、繁华、气度,不由令人念及天子的尊贵与威严。

第二部分(“由剑履南宫入”到“宁知四十九年非”)重点描绘长安上流社会王侯贵戚骄奢纵欲的生活。诗人由表面的繁荣昌盛落笔,意在阐释兴衰祸福相倚伏的哲理。此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诗的前二十六句为第一层次,主要绘写权贵们及其附庸的日常生活。“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声明冠寰宇,文物象昭回。”细致传神地刻划出享有殊荣的将相们,身佩宝剑,昂然出入宫殿的情景。他们的美名扬于天下,形象题于画阁,业绩载入史册,光荣如同日月。“钩陈肃兰,璧沼浮槐市”,写的是天子的学宫圣境,静穆清幽;学士们漫步泮池、文市,纵论古今于青槐之下,何等的风流儒雅!教化之推行,言路之广开,由此可见一斑!“铜羽应风回,金茎承露起”,既写景又抒情。那展翅翱翔的铜乌殷勤地探测着风云的变幻,期盼国泰民安;那高擎金盘的仙掌虔诚地承接着玉露,祈愿天子万寿无疆!“校文天禄阁,习战昆明水”,指的是文武百将各司其职,文将治国安邦,武将戍边拓疆。“朱邸抗平台,黄扉通戚里”,说的是权贵们的居所,如同皇帝的离宫一样众多华丽。他们不但身居华屋而且饮食考究,“炊金馔玉待鸣钟”,真是气派。“小堂绮窗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是他们娱乐的场所。娼优之多可想而知。她们是由于统治阶级生活需要而滋生的附属阶层。她们的生活自然也豪华奢靡:“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这样的生活是“朝游北里暮南邻”的锵金鸣玉的王侯贵人所带来的。除了北里南邻的“多近臣”,还有那些失势的旧臣元老和专宠的新贵:“陆贾分金将燕喜,陈遵投辖正留宾。赵李经过密,萧朱交结亲。”他们也都有各自的活动场所和享乐消遣之法,游说饮宴,兴高采烈,逍遥自得。这是朝廷之外的另一番热闹景象。

第二个层次是描绘长安的夜生活,从暮色苍茫到更深漏残,绿杨青桑道上,车如流水马如龙。一边是艳若桃李的娼妓,一边是年少英俊的侠客。碧纱帐里,彩珠帘内,皇帝与宠妃,使君与罗敷,出双入对,相互依偎,厮守之状如胶似漆。歌舞场上,轻歌曼舞。王公贵人,歌儿舞女,沉迷于灯红酒绿的梦幻里。他们便是如此浑浑噩噩度过自己的一生,岂能如蘧伯玉一般,“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呢?现实是残酷的,乐极必定生悲。因而诗人在第三部分(从“古来荣利若浮云”至“罗伤翟廷尉”)以其精练灵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动人心弦的历史画卷,把西汉一代帝王将相、皇亲国戚你死我活的残酷的斗争景象和世态人情的炎凉,状写得淋漓尽致。考究用典,精到的议论,生动的描绘,细腻的抒情,惊醒的诘问,交叉使用,纵横捭阖,举重若轻地记录了帝京上层社会的生活史。这部分重点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无法逃脱的没落命运。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从古到今,统治阶级都是一样的。诗人生活的武则天时代,朝廷内部争权夺利激烈,酷吏罗织罪名陷害忠良,正所谓“倏忽搏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有谁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呢?面对唐朝的现实,诗人发出无可奈何的慨然而叹:“已矣哉,归去来”!继而诗人列举了汉代著名的贤才志士,他们的升迁湮滞,都不取决于个人学识才智的高低,而取决于统治者的好恶。司马相如辞赋再佳,怎奈景帝不喜欢辞赋,只得回到临邛卖酒为生;后来武帝赏识他的辞赋,经过狗监的推荐,才被召任为郎。扬雄学识尽管渊博,然而成、哀、平三位皇帝都不赏识他,他也就无法被提升。“十年不调几邅回”,语意双关,既指张释之十年为骑郎事,也是叹息自己十年没升迁的境遇。汲黯因为直谏而遭到忌恨,贾谊因为才高而被谗言所害。这一结尾,婉转地表达了忠直之士难以被容纳之意。

沈德谮曾这样评论《帝京篇》:“作帝京篇,自应冠冕堂皇,敷陈主德。此因己之不遇而言,故始盛而以衰飒终也。首叙形势之雄,次述王侯贵戚之奢侈无度。至古来以下,慨世道变迁。已矣哉以下,伤一己之湮滞,此非诗之正声也。”诗论家评诗,立场不同,标准各异,结论自然相左。陈熙晋曾反驳沈祐谮说:“窃谓不然,夫陈思王京洛之篇,每涉斗鸡走马;谢眺金陵之曲,不离绿水朱楼,未闻例效班、张,同其研铄。此诗为上吏部而作,借汉家之故事,喻身世于本朝,本在摅情,非关应制。……篇末自述邅回,毫无所请之意,露于言表。显以贾生自负,想见卓荦不可一世之概。非天下才不能作是论也。沈说非是。”按如今的理解,沈祐谮所说的“次述王侯贵戚之奢侈无度”,并不是该诗的缺点,反而是其生命力之所在。诗人以汉事讽唐,大胆揭露统治阶层的荒淫腐败,以至于“衰飒”,也正是其最富有现实意义之处。

《帝京篇》的特色,正象闻一多先生所评论的那样,是“洋洋洒洒的宏篇巨作,为宫体诗的一个巨变。仅仅篇幅大没有什么,要紧的是背面有厚积的力量撑持着。这力量是前人谓之‘气势’,其实就是感情。所以卢骆的来到,能使人麻痹了百余年的心灵复活。有感情,所以卢骆的作品,正如杜甫所预言的,‘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是呈给吏部侍郎的,因此内容比《长安古意》庄重严肃,气势也更大。形式上较为自由活泼,七言中间以五言或三言,长短句交错,或振荡其势,或回旋其姿。铺叙、抒情、议论也各尽其妙。词藻富丽,铿锵有力,虽然承袭陈隋之遗,但已“体制雅骚,翩翩合度”,为歌行体辟出了一条宽阔的新路。

畴昔篇 [唐] 骆宾王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

遨游灞水曲,风月洛城端。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

金丸玉馔盛繁华,自言轻侮季伦家。五霸争驰千里马,

三条竞骛七香车。掩映飞轩乘落照,参差步障引朝霞。

池中旧水如悬镜,屋里新妆不让花。意气风云倏如昨,

岁月春秋屡回薄。上苑频经柳絮飞,中园几见梅花落。

当时门客今何在,畴昔交朋已疏索。莫教憔悴损容仪,

会得高秋云雾廓。淹留坐帝乡,无事积炎凉。

一朝披短褐,六载奉长廊。赋文惭昔马,执戟叹前扬。

挥戈出武帐,荷笔入文昌。文昌隐隐皇城里,

由来奕奕多才子。潘陆词锋骆驿飞,张曹翰苑纵横起。

卿相未曾识,王侯宁见拟。垂钓甘成白首翁,

负薪何处逢知己。判将运命赋穷通,从来奇舛任西东。

不应永弃同刍狗,且复飘飖类转蓬。容鬓年年异,

春华岁岁同。荣亲未尽礼,徇主欲申功。

脂车秣马辞乡国,萦辔西南使邛僰。玉垒铜梁不易攀,

地角天涯眇难测。莺啭蝉吟有悲望,鸿来雁度无音息。

阳关积雾万里昏,剑阁连山千种色。蜀路何悠悠,

岷峰阻且修。回肠随九折,迸泪连双流。寒光千里暮,

露气二江秋。长途看束马,平水且沉牛。

华阳旧地标神制,石镜蛾眉真秀丽。诸葛才雄已号龙,

公孙跃马轻称帝。五丁卓荦多奇力,四士英灵富文艺。

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川平烟雾开,

游戏锦城隈。墉高龟望出,水净雁文回。寻姝入酒肆,

访客上琴台。不识金貂重,偏惜玉山颓。

他乡冉冉消年月,帝里沈沈限城阙。不见猿声助客啼,

唯闻旅思将花发。我家迢递关山里,关山迢递不可越。

故园梅柳尚馀春,来时勿使芳菲歇。解鞅欲言归,

执袂怆多违。北梁俱握手,南浦共沾衣。别情伤去盖,

离念惜徂辉。知音何所托,木落雁南飞。回来望平陆,

春来酒应熟。相将菌阁卧青溪,且用藤杯泛黄菊。

十年不调为贫贱,百日屡迁随倚伏。只为须求负郭田,

使我再干州县禄。百年郁郁少腾迁,万里遥遥入镜川。

涘江拂潮冲白日,淮海长波接远天。

丛竹凝朝露,孤山起暝烟。赖有边城月,常伴客旌悬。

东南美箭称吴会,名都隐轸三江外。涂山执玉应昌期,

曲水开襟重文会。仙镝流音鸣鹤岭,宝剑分辉落蛟濑。

未看白马对芦刍,且觉浮云似车盖。江南节序多,

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舟移疑入镜,

棹举若乘波。风光无限极,归楫碍池荷。

眺听烟霞正流眄,即从王事归舻转。芝田花月屡裴回,

金谷佳期重游衍。登高北望嗤梁叟,凭轼西征想潘掾。

峰开华岳耸疑莲,水激龙门急如箭。人事谢光阴,

俄遭霜露侵。偷存七尺影,分没九泉深。穷途行泣玉,

愤路未藏金。茹荼空有叹,怀橘独伤心。

年来岁去成销铄,怀抱心期渐寥落。挂冠裂冕已辞荣,

南亩东皋事耕凿。宾阶客院常疏散,蓬径柴扉终寂寞。

自有林泉堪隐栖,何必山中事丘壑。我住青门外,

家临素浐滨。遥瞻丹凤阙,斜望黑龙津。荒衢通猎骑,

穷巷抵樵轮。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昨夜琴声奏悲调,旭旦含颦不成笑。果乘骢马发嚣书,

复道郎官禀纶诰。冶长非罪曾缧绁,长孺然灰也经溺。

高门有阅不图封,峻笔无闻敛敷妙。适离京兆谤,

还从御史弹。炎威资夏景,平曲况秋翰。画地终难入,

书空自不安。吹毛未可待,摇尾且求餐。

丈夫坎壈多愁疾,契阔迍邅尽今日。慎罚宁凭两造辞,

严科直挂三章律。邹衍衔悲系燕狱,李斯抱怨拘秦桎。

不应白发顿成丝,直为黄沙暗如漆。紫禁终难叫,

朱门不易排。惊魂闻叶落,危魄逐轮埋。霜威遥有厉,

雪枉遂无阶。含冤欲谁道,饮气独居怀。

忽闻驿使发关东,传道天波万里通。涸鳞去辙还游海,

幽禽释网便翔空。舜泽尧曦方有极,谗言巧佞傥无穷。

谁能跼迹依三辅,会就商山访四翁。

醉落魄·预赏景龙追悼明节皇后 [宋] 赵佶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今年花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宋徽宗预赏景龙门,词曰,暨北狩,人谓末句有谶(chen)。“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又到了看灯的时节,触目伤怀,不见去年人,无语凝噎。“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想当初我们一起看灯赏月,频指明月,频频诉说,愿月常圆,一刻也不要亏缺。月儿常圆,是人们美好的愿望。然而今年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了。“今年花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华丽的街区,彩灯罗列。美轮美奂的灯景令人目不暇接,怎奈此时的我再也没了往昔的心情。不忍抬头,不忍见旧时的明月。徽宗于政治上无所建树,但在生活中却多才多艺,感情丰富细腻,这一点于此词中可以看出。

美女篇 [魏晋] 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作品赏析【注释】

⑴本篇是《杂曲歌•齐瑟行》歌辞,以美女“盛年处房室”比喻自己虽有才具而无可施展。

⑵闲:同“娴”,雅。

⑶冉冉:动貌。

⑷攘袖:捋上袖子。

⑸约:缠束。

⑹金爵钗:金钗头上作雀形。“爵”,同“雀”。

⑺交:络。

⑻木难:碧色珠,传说是金翅鸟沫所成。

⑼还(音旋):转。

⑽啸:蹙口出声,今言吹口哨。

⑾以上二句言走道的因她而停止,休息着的为她忘了吃饭。这诗用《陌上桑》的意思而压缩为两句。

⑿城南端:城的正南门。

⒀青楼:涂饰青漆的楼,指显贵之家,和后代以青楼为妓院的意思不同。

⒁重关:两道闭门的横木。

⒂“容华”句言颜色之美如朝日之光辉照人。

⒃希令颜:慕其美貌。“令”,善。

⒄玉帛:指珪璋和束帛,古代定婚行聘用它。时安:即时安置。这两句说:媒人在干什么呢?怎么不及时地让她被人聘娶呢?

⒅这两句说一般人徒然七嘴八舌乱说,哪知道彼女自有她的见识呢?

《美女篇》是乐府歌辞,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安为题。这首诗以美女盛年不嫁,比喻志士怀才不遇。

曹植是建安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钟嵘《诗品》上),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他还具有政治才能,曹操曾认为他在兄弟之间"最可定大事"(《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注引《魏武故事》),打算立他为魏太子。后在与其兄曹丕的竞争中失败。建安二十五年(200),曹丕篡汉自立,从此,对曹植进行一系列的迫害。直到曹丕之子曹叡即位(即魏明帝),情况也没有改变。曹植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他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是,在曹丕父子的迫害下,他过着如同"圈牢之养物"的生活,有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机会。终于在魏明帝(曹叡)太和六年(232年),"汲汲无欢"地离开了人间,卒年仅四十一岁。刘履评论《美女篇》说:"子建志在辅君匡济,策功垂名,乃不克遂,虽授爵封,而其心犹为不仕,故托处女以寓怨慕之情焉。"(《选诗补注》卷二)结合曹植的遭遇看,刘履的理解是有道理的。"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这是交代人物、地点。人物是一个美丽姑娘,她的容貌艳丽,性格娴静。地点是"歧路间",即岔路口,她在采桑。"歧路间"是来往行人较多的地方,这就为下文"行徒"、"休者"的倾倒预作铺垫。"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紧接"采桑",写柔嫩的桑枝轻轻摇动,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这里明是写桑树,暗是写美女采桑的优美动作。景物的描写对表现人物起了烘托作用。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休,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主要写美人的服饰,也写到神情。"攘袖"二句,上承"柔条"二句,美女采桑必然挽袖。挽袖方能见到洁白的手。为了采桑,素手必须高举,这样又可见到带着金手镯的洁白而光泽的手腕。用词精当,次第井然。因为是采桑,所以先写美女的手和腕,然后写到头和腰,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挂着翠绿色的玉石。身上佩着明珠,还点缀着碧色宝珠和红色的珊瑚。以上几句写美女身上的装饰品,多为静态的描写。"罗衣"二句,写美女轻薄的丝罗上衣,衣襟随风飘动,是动态的描写。动静结合描写美女的服饰,写出美女婀娜的身姿和轻盈的步态。形象十分鲜明。"顾盼"二句,以精妙的字句,勾勒美女神情。美女的一顾一盼都给人留下迷人的光彩,长啸时呼出的气息,芬芳如幽兰。使人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不为之倾倒吗?所以,"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行路的人见到美女停车不走了,休息的人见到美女忘了吃饭,从侧面描写美女的美貌。应该指出,曹植的这段描写,显然受了汉乐府《陌上桑》的影响。《陌上桑》描写罗敷的美貌是这样写的: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怨,但坐观罗敷。这是描写罗敷的美丽,并不直接描写她的容貌,而是描写她用的器物("笼系""笼钩")和穿戴的服饰("倭堕髻""明月珠""下裙""上襦")之美及"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四种人见到罗敷以后的反应,从正面和侧面来烘托罗敷的美丽。这些描写与《美女篇》的描写对比起来,二者在内容上虽然基本相同,但是写法却不尽相同,表现了曹植诗的一些变化和发展。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交代美女的住处,点明她的高贵门第。美女住在城南大路附近的高楼里。"青楼""高门""重关",说明她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而是大家闺秀。"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美女的容光如同早晨的阳光,谁不爱慕她的美貌呢?上句写美女容貌之美,可与前半首合观;下句说无人不为之倾倒,引起下文。这里写美女高贵的门第和美丽的容颜,是隐喻诗人自己的身份和才能。有才能而没有施展的机会,所为他不能不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媒人都干什么去了呢?为什么不及时送来聘礼,订下婚约呢?诗人对媒人的责怪,反映了自己内心的不平。媒人不来行聘,这是客观上的原因。而美女爱慕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要想寻求一个贤德的丈夫实在很困难。这是美女主观上的原因。这是比喻志士有理想,但难于实现。美女的理想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可而吵吵嚷嚷,议论纷纷,他们哪里知道她看得上的是怎样的人。这是比喻一般人不了解志士的理想。"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美女正当青春盛年,而独居闺中,忧愁怨恨,深夜不眠,发出长长的叹息。这是比喻志士怀才不遇的苦闷。

这首诗通篇用比,比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手法,《诗经》、《楚词》多用之。《美女篇》以绝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怀才不遇。含蓄委婉,意味深长。其实美女所喻之志士就是曹植自己。所以,清人王尧衢说:"子建求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故以为比。"(《古唐诗合解》卷三)

这首诗语言华丽、精炼,描写细致、生动,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又娴静的姑娘,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清代叶燮推为"汉魏压卷",并且说:"《美女篇》意致幽眇,含蓄隽永,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绝不是偶然的。

(穆克宏)

白马篇 [魏晋]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注释】⑴本篇是《杂曲歌•齐瑟行》歌辞,又作《游侠篇》,因其所写的是边塞游侠的忠勇。作者平素也有“捐疆赴难,视死如归”的抱负和从军出塞的经验,写游侠也可能是自况。⑵幽并:两州名,就是今河北省、山西省和陕西省的一部份地方,是古来出勇侠人物较多的区域。⑶扬声:即“扬名”。垂:即“陲”,边远的地区。⑷楛:木名,茎可以做箭杆。⑸控弦:拉弓。左的:左方的射击目标。⑹月支:射帖(箭靶之类)的名称,又名素支。⑺猱:动物名,猿类,体矮小,尾作金色,攀缘树木极其轻捷,上下如飞。⑻散:碎裂、摧毁。马蹄:也是射帖名。⑼剽:轻快。螭(音痴):传说中的动物名,如龙而黄。⑽檄:用于征召的文书,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上插羽毛表示紧急就叫做“羽檄”。⑾鲜卑:东胡种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⑿怀:犹“惜”。

【品评】

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诗歌的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去关于“幽井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这位身手不凡的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法。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名都篇 [魏晋] 曹植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名都篇》属于乐府《杂曲歌·齐瑟行》歌辞,无古辞。诗写京洛少年斗鸡走马、射猎游戏、饮宴无度的生活。
至于此诗的主旨,历来也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说以为“刺时人骑射之射妙,游骋之乐,而无爱国之心”(《文选》六臣注引张铣语),即以讽谕为主,意在指责京洛少年的生活奢靡而不思报效国家。一说以为“子建自负其才,思树勋业,而为文帝所忌,抑郁不得伸,故感愤赋此”(《古诗赏析》引唐汝谔语),即以少年自况,由此表示心迹。然笔者以为此诗若定于后期所作,则其时曹植已不是裘马轻狂的少年,而其心境也抑郁不欢,故绝无可能以翩翩少年自况;而且从此诗的字里行间来看,诗人对这些贵游子弟实不无微辞,故在介绍此诗时还是取张铣的说法。当然,有人在此诗中看到了曹植本人早年生活的影子,正说明诗人对这种游乐宴饮的熟悉,而且其描绘的手段也是逼真而传神的。如果借一句前人评论汉赋的话来说,便是“劝百而讽一”,虽然诗人的意图在于讥刺和暴露,而给人的印象却似乎在赞美和颂扬。
全诗主要的篇幅都在写京洛少年的游戏与饮宴。开头二句以邯郸、临淄等著名都市的艳丽女乐来陪衬京都洛阳骄奢的游侠少年,以“妖女’引出“少年”,起调即著色浓艳。随后转入对少年形貌的描写,他佩带的宝剑价值千金,所穿的衣服华丽鲜艳,在装束上已可见少年的富有而放达。接下去便写他的活动:在城东郊外斗鸡,在长长的楸树夹道上跑马。斗鸡是汉、魏时富家子弟普遍爱好的习俗,曹植本人就有《斗鸡》诗极言以斗鸡取乐,据说魏明帝太和年间曾在洛阳筑斗鸡台,这里所写大约也基于当时事实。“驰骋未能半”以下写少年的驰猎,先说他一箭射中两只奔兔,次说他仰天随手一箭又将迎面飞来的鹞鹰射落,再说观者的啧啧称赞,从而将其箭法的高超刻画殆尽。“归来宴平乐”以下则转入对他举行饮宴的描述。平乐观在洛阳西门外,少年在此大摆宴席,开怀畅饮,不惜酒价的昂贵,欲一醉方休。席上有切细的鲤鱼、虾子肉羹,还有酱渍的甲鱼和烧熊掌,呼唤高朋入座,摆开了长长的筵席,可见其穷奢极欲。“连翩”二句复写其宴会后的蹴踘与击壤之戏,表现出少年的动作敏捷奇巧,变化万端。游乐一直持续到了太阳西沉,而时光已不可再挽留,大家这才如浮云一般散去,各自回到了城中的居处。诗写到这里本应结束了,欢乐已尽,人去筵散,然而诗人忽然笔锋一转,说到了明天,人们再重新回来寻欢作乐。
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叙事诗,诗中主要写了主人公京洛少年的行为。他是一位风度翩翩,身手矫健的英俊少年,骑射的本领十分高超,但只是用来打猎消遣,于国无补;他慷慨好施,穷极奢华,然未知节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虚掷,而无忧国忧民之心。然而,曹植对京洛少年的批评只是以很隐约含蓄的方法来表现的,通过尽态极妍的描绘逗露出来,如写他善射曰:“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又如写他宴会的丰盛:“脍鲤臇胎鰕,寒鳖炙熊蹯。”其描写未免过份夸张,而诗人正是在这种夸张中暴露了其中不合理的成份,过份的逞才与奢豪,自然会激起人的不满。虽然曹植在这里未著一字批评,然其中的褒贬曲曲可见。又如最后说一天的欢乐已尽,“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已隐寓时光虚度,青春一去不返的惋惜之意,然结句忽又说“清晨复来还”,言外的讽谕之意就更加清楚了。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中说:“白日”二句下,定当言寿命不常,少年俄为老丑,或欢乐难久,忧戚继之,方于作诗之意有合,今只曰‘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而已,万端感慨皆在言外。”说明了曹植此诗中的讽谕纯以含蓄的笔墨出之,不露痕迹而宛然可见。
此诗虽然是一首叙事诗,然诗人的描写与叙事是经过极缜密的剪裁取舍的,诗并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京洛少年的家庭、社会地位与生活的每个侧面,而只是选了他一天之中的活动,这样便有利于将笔墨集中到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的描写上去,能够简略分明、繁简适度地来展开描写。因而于这一天的活动中诗人抓住了少年的射猎与饮宴两件事,其他如斗鸡、跑马、蹴踘、击壤只是一句带过,表现了诗人剪裁上的匠心。他用了“驰骋未能半”至“众工归我妍”十句来刻画铺叙少年射猎的娴熟本领,写来绘声绘色,如耳闻目见,“馀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两句不仅描绘出他射艺的出神入化,而且一个傲然自得的少年形象已跃然纸上,“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又从侧面将其箭法的出群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正如古乐府《陌上桑》中写少女罗敷的美貌,通过旁观者的赞美与反应来写,而这里所不同的只是妙龄女郎换成了翩翩少年,其手法则同出一辙。总之此诗在谋篇布局、剪裁详略上颇有成功之处,故吴淇曾说:“寻常人作名都诗,必搜求名都一切事物,杂错以炫博。而子建只推出一少年,以例其余。于少年中,只出得两事,一日驰骋,一日饮宴。”可见前人已注意到了此诗写作上追求典型、详略分明的特点。

车遥遥篇 [魏晋] 傅玄


车遥遥兮马洋洋,

追思君兮不可忘。

君安游兮西入秦,

愿为影兮随君身。

君在阴兮影不见,

君依光兮妾所愿。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写她在独守空闺的寂寞生活中,念念不忘地追思远方的心上人。“车遥遥兮马洋洋",是想象所思念的男子在外客游的情状。“遥遥”、“洋洋”,这里以两个迭词,生动地描摹出思妇思情悠悠的情状。她神思飞越,那颗真诚的心越过千山万水,追随那漫游远方的车马,心心甘情愿地像“影随形”一样时刻陪伴着所思男子西入三秦:“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一般以形影关系作喻,表现的大都是一种孤立无依的情感。如曹植《上责躬应诏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李密的《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等。而傅诗这里摆脱了习惯用法,借旧喻以寓新意。用影随形来比喻女子同男子的关系,一方面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男性为中心、女性依附于男性没有独立人格的观念;因为形是主体,而影则是依赖形而存在的客体。另一方面影依附于形,正贴切地传达出女子对男子那种执着、缠绵的依恋之情。末二句“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含义丰富。人在暗处,影子就会自然消失;人在有光亮的明处,则影子就会时刻随身。而且身子所处之处越明亮,则影子就会越清晰。这两句既可作女子痴情语来理解:你在暗处看不到我,但你一到光明处,便会见到像紧紧跟随在你身边的影子一样,我寸步也不离地陪伴着你。这两句更可理解为是女子理性的思考,其中暗喻着女子对男子十分清醒而又理智的劝诫:你漫游在外,如果走正大光明之路,那是我所希望的,我的情感便时刻在你身边陪伴你,如果你忘记了情义,把昔日的山盟海誓抛在一边,而在暗中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亏心事,那我就跟你绝情,就不再“愿为影兮随君身”了。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对所思念的男子的爱情是深厚的、诚挚的、刻骨铭心的;但又是有原则的。她热切地期望对方也要象自己一样忠诚,坚定,希望他在外面品行端正,向着光明。在绵绵的相思之情中,隐然透出一股自尊、自重、自信的刚气。这首诗通过少女对视觉上影与形韵相互关系的联想比喻,表达了她愿与情郎如形影而不离的愿望,别致地反映出少女那多情、灵秀的情怀,新颖、独特。

本文网址:http://m.zb258.com/zuowensucai/34930.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