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灿烂之后的兰花,含苞欲放。它丝绦般的碧绿细叶,如少女头发披散腰间。人们常说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隐约约谷中香。想必就是在说兰花。
兰的叶,又细又尖,像是妈妈纤美的指尖,紧紧的呵护着那娇憨婴儿般的花骨朵儿,在万物还是懵懂舒醒之时,带着一丝羞涩和高贵,悄悄地绽放,成为春天里每一抹靓丽的风景。兰的碧叶是那样纤美,让怜惜不已;兰的碧叶是那样柔软,就像最美的姑娘的腰肢,摇曳生姿;兰的的碧叶,是那么绿,绿得幽静娴雅!
自古兰花的娇美闻名于世人,兰花的颜色五彩缤纷,我最喜欢粉色的兰花,像一朵朵粉嫩嫩的孩子脸,面向阳光,露出愉快幸福的笑脸;兰的香,是幽浓馥郁,而又诗情画意,让人向往。
兰就像一位满腹经论的绝世才女,赤足站在柔软绿毯上,旁边的知了发出一阵阵舒心的鸟鸣,兰被沁人心脾的花香伴随,一只只蝴蝶翩翩绕指尖。抬头,一朵朵柳絮似的白云在湛蓝的天空上漫步,熹微的阳光从云的缝隙中流出。
梅是那样幽,那样静。幽的让人怜爱。
姐姐比我大六岁,个子有一米六七,她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弯弯的眉毛像月亮,眼睛大大的、眨眼时像星星闪烁。她的嘴巴小小的,笑起来像一弯柳月,长得可漂亮了。
她长瓜子脸,s型的身材,长得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真像仙女下凡似的,她对我可好了,我们姐弟之间感情特别深,你就是给我的一个金娃娃,我也不会做对不起姐姐的事。因为爸妈经常不在家,都是姐姐带我照顾我,所以我很喜欢她。
每当我作业没完成,她己做好情况下,都是她陪着我辅导我作业,她从没怨言,我记得有一次,爸爸送我回学校时,她站在门口依依不舍地流着眼泪看我离开,她的眼神很沮丧,从那时起、我偷偷在心里发誓,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保护姐姐,不让任何人来伤害她,不能让她受到一顶点委屈。
有一天晚上,爸妈都不在家,我跟姐姐在看电视,看着看着突然停电了,房间一片漆黑,我吓得快哭了,我知道姐姐她也害怕 ,必经她是女孩子,胆小怕事,可是在我心目中姐姐是个女英雄,因为她抱着我时,我感觉到她身体在颤抖,还安慰我说别怕、别怕,有姐姐我呢!这就是我的好姐姐,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护我。
等我长大以后,让我好好来保护她吧!姐姐,我永远爱你。
父亲,对我来说是一个既熟悉但又后怕的人。虽然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我对父亲以前的理解是。
在我的儿时,父亲十有八九都对我充当一个反面角色。每当他在我干事的时候出现,那么,就预示着一个不好的事会发生,无疑是一顿痛骂。有朋友说这是疑心生暗鬼。但不管怎么认为,父亲这个耳熟能详的人称代词,在小学时我一直排斥着,就连小学作文父亲这个词,从来没有让我提起过,对父亲的排斥有时也会变为卑微的恨!
上了初一的我,根本不懂怎样规划时间,总把很多时间浪费掉。总把一家人给托累,每天也很晚才睡。一次背诵,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父亲。我的记忆力在这个星期三的晚上死机了。可以说,我能够把一句精简的课文理解背上半个小时。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无疑是十分痛苦的。我的父亲,他在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帮助了我!
这使我担忧,又得责备我了。但在现在,父亲拿起了复习卷,和我一起背诵了起来。开始,我兢兢战战,但在后来,我一口气和父亲全干掉了这些万恶的文章,可已经很晚了,午夜也已经去了,我发现父亲正用他那粗糙的手,揉着眼角。
我知道,这个作业对他来说只是让我完成,与自己应该毫无关系的。但,他没有,他拿起了本应该不属于他的那份责任!和我一起,熬到现在。
在从前,我认为我的父亲与别人没有两样,只会责骂、抽烟、上淘宝。但我又有真正去瞧瞧父亲在淘宝上买的全是我穿的与用的。现在,我对父亲这个人称代词有了新的理解,他不是可怕、坏的,而是一个伟大的凡人!
重阳节已经过去了,但与此有关的一条新闻却仍发人深省。重阳当日,解放日报记者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访的年轻人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知道重阳节,但不晓得重阳节与尊长敬老之间的关系。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本文网址:http://m.zb258.com/chuzhongzuowen/551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