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秋雨也追随而来。雨飘洒起来了,点点滴滴,淋淋漓漓。天湿地潮,眼帘里全是缕缕银丝,人们在迷蒙的雨季里穿行。
听,那秋天的雨。
秋雨,它不等同于春雨那般轻柔,也不似于夏雨那般狂急。而是不急不慢,不狂不燥,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秋天的雨,仿佛就像一首古老的乐曲,所演奏的一点一滴都在不停地敲打着你的心灵。
听雨,特别是听秋天的雨,倾听的最好时间就是在夜里。当万籁俱寂,旁无杂音时,唯独秋雨从天而落。此时此刻,切上一杯清茶,倚在窗边细细的品味,雨声便成了最好的音乐背景。在这静谧的雨夜里,心无旁鹫,只为听雨;夜晚的雨声,让世界和心灵都瞬间安静了下来。倾听夜里的秋雨,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一种意境,感受那前所未有的情绪
曾经有人说过,秋天的雨十分萧瑟,一眼望去总感觉到阵阵凄凉。而我却觉得,秋天的雨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如若不信,你听,听秋雨的歌声,你会感觉到它的欢乐。还有人说,春天的雨是天真的孩童,象征着烂漫;有人说,小雨是狂热的少年,象征着青春;有人说,冬雨是宁静的老者,象征着安详。而我则要说,秋雨是壮实的中年,象征着沉稳
秋雨,在前一秒的呼吸来临,在后一秒的眨眼离去。就像时间,就像流水,就像一首动听的音乐,用心听,才会感受到它的美丽
又是雨季,窗外飘洒着的秋雨。点点滴滴,淋淋漓璃
吃完晚饭已是傍晚,走下楼去望着太阳慢慢落下来,染红它身边的几片白云,低头看到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翠绿的叶子上卧着几滴晶莹的露珠,突然一阵蛐蛐清脆的叫声,唤醒了我秋日的记忆。
记得,一个初秋的傍晚,我与父亲带上抓蛐蛐用的小铁笼与吸引它们的美味大餐,信心满满的来到公园抓蛐蛐。本来以为十分轻松的过程实际却十分的磨人。我们把新鲜的胡萝卜条均匀的散在草丛中,再用清水把土地润湿,坐等猎物上钩。我和父亲相觑一笑,信心满满,像是经验丰富的大厨在等待美味佳肴的点评。可30多分钟了还不见一只蛐蛐。我有点着急,父亲见状,只是嘴角上扬,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示意我再等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蹲点与寻找,终于找了它们的老巢。激动的我们,轻轻踮起脚慢慢向前移动,走到合适的位置,以超快的速度用铁笼扣下去。小心翼翼的查看,抓到了一只。我高声大叫了一声,父亲也跟着笑了,可蛐蛐聪明,就在这一瞬间从铁笼的漏洞中跳出。二话没说,我们追着它找了很久,不见踪影,更是弄了一身的泥。夜色渐晚,我们只好无功而返。
走到小区楼下的路灯边又听到了蛐蛐的声,我们凑过去,扒开草丛,看到了一只弱小的蛐蛐。它蜷在那里,颤巍巍的。我们把它带回了家,给了些吃食,蛐蛐渐渐有了力气,发出清脆的声音。可是现在已是秋天,他的生命也要到头了。在生命的最后,还是给它自由吧。我们来到楼下,将它放回了草丛。
路灯下,我和父亲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入秋的夜里,天气微凉。草丛里,又响起了蛐蛐的叫声。
秋天来了,很多同学们正忙着写关于秋天的作文。对于初中的同学们,该如何去描写秋天?初中描写秋天的作文其实就是一个考察同学写景能力的任务项目。从何下手去描写秋天景色?下面,中考网整理了一篇初中描写秋天的作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描写秋天的作文】秋天的颜色
每年都有秋天,虽然如此,但人们仍然对她投以钟爱。
你要问我喜欢秋天的什么?答案很简单秋色,秋味,秋果,秋景我喜欢秋天的一切。
秋色,一棵棵挺拔的大树,已开始慢慢变色,进而脱掉那陈旧的衣裳。虽然脱下 的是陈旧的衣裳,但仍然可已铺上一层软软的地毯,让人踩上去软软的,另有一番感触涌上心头。
秋味,秋天的味似乎总让人留恋,她的美味都藏于秋冬被窝中,她像要让她的美味列足,让人们永远也尝不尽。
秋果,秋天时节一年一度的丰收季节,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喜获丰收的表情。稻田里的稻谷黄了,一片金黄,好一派金秋的气象。果园里的果实也绽开了笑脸,仿佛在欢迎人们去品尝它,吧自己的身体与美味献给嘴馋的人们。
秋景,由许多部分构成一幅秀丽丰收的景象。在面对美味的果实,又 欣赏着这风景宜人的景色,让人们聊醉在了美丽的景色中。
秋,总是这样的宜人,有总是这么地让人难以忘却。它給我们丰收的喜悦;它给我们以宜人的景色;更给了我们以纯洁的心境。我爱秋,爱她的朴实,爱她有
怀念,是一种感觉,一个物品,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但,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家乡的味道。
秋天到了,国庆节小长假里我回了一趟老家,闲来随意逛逛,却意外地在某个不知名的小巷深处闻到一缕熟悉的豆花香气。一瞬间,我的思绪全部打开,那一缕味道带我来到了内心深处那个因世俗琐事或烟火气息蒙住的地方,那个场景正是我小时候和外婆一起磨豆花的场景。小时候我淘气挑食不爱吃饭,只有外婆亲手磨的豆花,咸的甜的百吃不厌。每每念及此,心里像是生出一根柔软的小刺,怎么也抚不平,百感交集,但也心生庆幸,时隔多年我又再次闻到这缕馨香。
于是我顺着味道决定去一探究竟。
米黄色水嫩绵软的豆花浸在鲜美的汤里,勺子一碰就吨吨吨的很有弹性,尝一口原汁原味,爽滑口感滋润心田,像极了外婆笑意的叮咛,轻声叫我幺儿不忙哟,吃慢一点再加上一些脆脆的榨菜丁,淋上红亮的辣油,铺上一撮香菜碎,再撒一勺白芝麻,呛辣混合着豆花微酸的气息,抿一口汤,唇齿生香,就像是饮了一汪秋水般酣畅。
不一会儿,一碗豆花已下肚,而豆花的香气和情结却久久挥之不去,那是外婆的味道,有爱有家的温暖啊。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 纸糊的金鱼吐泡泡, 纱做的猴子眨眼睛。走马灯里猫追鼠,荷花灯上立蜻蜓。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良宵月夜,人声鼎沸。元宵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也叫做“上元节”,古代叫做“灯节” 。今年的元宵节由于时间原因,我们没有去观灯。
今天虽然不是元宵夜,但刚好是星期六,应我的要求,我们一家去夫子庙看花灯。上林灯火辉煌,南苑笙歌杂作……再没有比南京夫子庙更繁华的地方了!夜晚的南京夫子庙,真是城市辉煌的一角。走在老街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古老的老街挤得水泄不通,个个喜笑颜开,手里拿着花灯;有鲜艳的荷花灯、老虎灯、兔子灯、走马灯、菠萝灯,还有今年龙年的龙形灯,真可谓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啊!
继续向前走,哇!秦淮河的夜晚在各种灯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美丽,二龙戏珠组灯挂在河对岸的墙上,给秦淮河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来到一组大型灯展前,我看见这组灯展叫《画龙点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南京夫子庙秦淮河畔。故事是这样的,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瑶,善于画龙,但每次画龙都不点睛。一日,众人又见他画龙不点睛,都让他把龙的眼睛点上,他说:“要是我把睛点上,龙就会腾空而去。”众人不信,非让他把睛点上不可,谁知,他刚点上睛,龙就吐雾雷鸣,真的腾空而去了。我们提着购买的小花灯,行走在人群里,沉醉在这璀璨的花灯世界和花灯所讲述的美好故事中。
今夜,风丝全无,群灯伴着群星,点缀在秦淮河两岸,秦淮河夫子庙顿时成了灿烂辉煌的灯海。
元宵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为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俗活动。除此以外,有不少地方的元宵节还增加了耍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俗表演。
既然说到元宵节,那当然少不了汤圆。奶奶说, 在元宵节吃汤圆象征着阖家团圆,新的一年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软软糯糯的汤圆,里面是黑芝麻馅。咬破薄软的汤圆皮,藏在里面的黑芝麻馅迫不及待地溢出, 吃起来特别香。所以说,元宵节是伴着汤圆的味道的。
元宵最好的娱乐莫过于猜灯谜。猜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族格的一种传统俗文娱活动形式,也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元宵, 传统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后来猜灯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一
张张灯谜,像元宵送给人们的祝福,节日气氛也随之而来。
在元宵节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划旱船,
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其实,旱船并不是真的船,它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型,以竹木扎成,再蒙上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这样就如同坐于船中一样。姑娘手里拿着桨,演着划行的姿势, 边舞边唱些地方小调,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会有一个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多半扮成丑,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每至元宵,都会想起唐寅的《元宵》:“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是啊,在这样的节日,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今天是元宵节,一大早奶奶就给全家人煮了一锅白白胖胖的热汤圆。奶奶说:“吃了汤圆,团团圆圆。”爷爷给我买了一个蛇灯,一扭一扭的身子,圆溜溜的大眼睛,调皮的小舌头歪着,好像在说:“元宵节快乐。”我拉着它跑来跑去,快乐极了。
晚上,爸爸妈妈带着我去文峰猜灯谜。文峰人山人海,大家都抬着头聚精会神地盯着谜面。灯谜真多呀。有的猜地名,有的猜人物,有的猜品牌……可惜的是我们一个也没有猜出来,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欢欢喜喜地回家了。
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着团圆饭过小年。当然元宵节的习俗可不止这些。有许多有趣的风俗:猜灯谜、吃元宵、观花灯和耍社火等等。我映像最深刻的则是吃元宵了。
每逢元宵节这天,我都会嘟哝着要吃美味可口的汤圆了。早晨,奶奶准备好各色各味的汤圆们。等着我一个个“一举歼灭”。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元宵的时候,真的是妙趣横生。让我娓娓地讲给大家听听吧。
第一次吃汤圆的时候,那时我还很小。我坐在餐桌上,看着碗里那些圆乎乎的“小家伙”们,感觉有些好奇。我夹起一个小汤圆,拿在手上捏了捏,越捏越用劲,越捏越高兴,汤圆在我手中死命地挤压。忽然,从汤圆中流出了一些黑乎乎的东西,并且还过分的烫啊。我抓着被我捏得“皮开肉绽”的汤圆,一下被烫得把汤圆都扔在了桌上。稚嫩的我竟傻乎乎地问妈妈:“妈妈,这汤圆是用来干嘛的啊?它怎么还烫我的手呢?”“小傻瓜,汤圆盛在碗里,不是用来吃的,那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妈妈笑了笑说。我也歪着头乐呵呵的笑着。
我用准备好的勺子挖起一个汤圆,便迫不及待的送进嘴里。没想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烫得我舌头麻得通红的。我大声叫唤:“我不吃了,不吃啦。哼。汤圆欺负人。”我急得只能埋怨。这是妈妈走过来告诉我:“宝贝,想吃汤圆,要慢慢来,不要着急,凉了再吃。”我听了点了点头,把汤圆放在嘴边吹了吹,又放进了嘴里,没想到的是,原来汤圆那么好吃。各种各样的汤圆有不同的味道,我高兴的大声喊着:“我爱吃汤圆。”我的喊声在家中余音绕梁。
当年的元宵节是我经历过最有趣的一个节日。那一天,我有快乐也有一点小痛苦哦。
假期生活就像一棵棵结满果实的果树,每一颗果子都是那么可爱,都蕴藏着我假期中那些快乐的故事。现在,我就摘一颗最甜最大的果实,把里面藏着的故事告诉你。
那是兔年元宵节的晚上,婶婶带着我和姐姐一起去文庙看花灯。一路上,我和姐姐手牵着手,连蹦带跳的,别提有多开心了。路上我们还买了四个小花灯,其中那个小兔子花灯最漂亮,它的里面还可以发出一闪一闪的'光,小兔子栩栩如生,似乎还在调皮地眨着眼睛,冲着我笑呢!
终于我们来到了文庙。哇!里面的人可真多呀!两边的廊檐下挂着的花灯都亮了起来,瞧,红的、绿的、紫的、蓝的,五光十色,成了一片灯的海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
“快来看哪!是小白兔。”姐姐叫道。瞧!那只小白兔全身通亮,正在用力地拔着一根大胡萝卜呢。旁边那两只小白兔边啃着胡萝卜,边神气活现地冲着它笑呢!
沿着廊檐,我们继续往前走。各种花灯造型各异,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给文庙增加了秀丽的色彩。
咦!这不是小白兔一家人吗?只见它们笑眯眯地面朝前方,两只前爪对着我们拱着手,好像在向大家说:“祝大家兔年吉祥,万事如意。”
我们正看得开心,突然,一滴雨滴落在了我的鼻子上。哦!下雨啦!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走出大门,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回到家里,我和一家人还吃上了爸爸煮的热腾腾的元宵。元宵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是一个美好、热闹、合家团圆的日子。今天晚上,我真快乐!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一般中国人心中都有这么一个概念,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
今年的元宵节正好是妈妈的生日。清早,我被阵阵热闹的爆竹声吵醒了。睁开眼睛一想:“今天既是元宵,又是妈妈的生日,我就给妈妈煮一份元宵,祝她生日快乐吧!”
说干就干,我先往锅里倒入清水,准备烧水。可难题立即摆在我面前了:这煤气灶的火怎么开呢?我回想着妈妈平时的动作,也学着做了起来,先朝左边扭一下,再压一段时间,果然,火点着了。
这火可真旺啊,锅里的冷水不到三四分钟就开了,不断地冒着白气。我赶忙从冰箱里拿出汤圆,剪开袋子把汤圆一个个放进锅子。可是,每放一个就会有滚烫的热水溅开来,很容易烫着手。我想了好办法,先把汤圆放在大勺子里,再慢慢放进锅子。这样安全多了。终于,20个汤圆全被我扔进了锅,盖上锅盖就等着它开了。
两分钟不到,锅盖四周又开始冒白气了。我连忙揭开盖子一看,小汤圆都还稳稳当当地躺在锅底。我突然想到妈妈说过:“煮冰冻饺子的时候,要加三次冷水,等饺子都浮在水面上时,才算熟透了。”这煮汤圆和煮饺子不是同一个道理吗?于是我在锅子里加了一勺冷水,盖上锅盖继续烧。再次揭开锅盖的时候,发现汤圆有了一些小小的变化,有几个浮在水中间了,样子也变大了一些。我又连续加了两次冷水,等第三次揭开盖子的时候,发现小汤圆们更大更白了,一个个都浮在水面上,而且它们的身体不是很光滑,变得有些毛茸茸的了。我想,这下汤圆该熟了吧!可是我还有些担心,于是就关了火,盖上盖子让它再闷一下。
等我把两碗雪白的元宵端到爸爸妈妈眼前的时候,他们都愣了。爸爸带着怀疑的语气说:“熟吗?能吃吗?”“当然,我加了三次冷水呢!”我很有把握地说。妈妈则高兴得合不拢嘴,一边吃一边不停地说:“宝宝你真是长大了,待会儿带你去猜灯谜,看花灯!啊,这元宵煮得可真不错!”
贾平凹说春天太过轻佻,夏天又太过奔放,他喜欢秋的沉稳端庄,而我更喜欢秋在山野的多趣。
我家在村头,出门便是山野,见惯了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的远山,所以于秋而言我更喜欢河边的那片小林。说它是小林,其实只是村头的一片小小的荒园,里面散乱地长着几棵杨树和槐树。林里土壤肥沃,又水份充足,所以连丛生的野菜也能长得一人多高。夏天水草丰茂的时候有虫蛇蛰伏,所以少有人进去。
到了这个时节,草木枯落,我却最爱去那里。
那里的植被是超有趣的。草已全都干黄,蓬生的野菜也只剩下了黑褐色的枯杆,树皮又干又裂,一切本当是生命凋零的暮气,可偏偏就在这暮气之中突然窜出一棵叶儿绿得发亮,花儿红得发紫的牵牛花,一圈一圈地缠绕着枯杆爬了起来,倔强地昂着头向上、向上,终于努力地抱住了大树后,才放缓了脚步,紧紧地搂着爱人一般,开始一层层地开花、开花,那小小的嗽叭状花儿,底部的管儿底部是泛着淡紫色的白,花尖儿却艳紫欲滴,怒放的生命串起了一整个小林的娇艳。两三天不见,她们便开成了紫色的花浪,紫色的浪花翻腾,几只小雏菊在浪花中隐现,仿佛让我看到了头上插满鲜花的奶奶,那是对生命最虔诚的敬畏。
那里的动物也可爱透顶。牵牛花下有根枯草叶儿指向高空,一只早起的蚂蚁轻快地爬上了这架属于它的天梯,到了梯尖儿,它先小心翼翼地看了看脚下,然后打着凉棚、踮起脚尖看向远方,好像是在观察云还远不远,今天会不会下雨。一只山雀的低鸣惊起了一只黄绿色的蚂蚱从草尖跳过,蚂蚁打了一个寒颤,打了一个滚儿一下子人草尖上跌落下来,抖了抖触须,悻悻地消失在了草根的位置。一会儿,一只胖胖的油蛉怯怯地转了个圈儿,又钻进草了不见了,太阳出来了,小林便成了鸟儿的舞台,绕枝追逐,浅吟高唱,如一首小令,曲折而明快,用以描绘这纯净的秋光。
那里的趣可远非这些,酸甜黑亮的野葡萄,鲜美可口的松板,酸掉人牙齿的小酸枣,还有那些略带酸涩的甜野桃,都承载了我们从童年一直走来的野趣。
愿我的生命也是这样的,不求绚烂,不求热烈,没有喧哗,不必静美,只要有点惊喜、有点诱惑、有点调动起我的情思的趣味,足矣!(公众号:平静初语)
本文网址:http://m.zb258.com/chuzhongzuowen/11446.html
更多